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保险欺诈的法律后果

保险欺诈的法律后果

2024-03-05 15:29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宁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4-03-05回复

专业分析:

保险欺诈应承担法律后果如下:1、为保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保险,并且不退还保险费;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也不退还保险费;3、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伪造、变造有关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虚报事故原因,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合同欺诈是指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或者是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仍然在另一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为被欺诈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所签订的合同。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 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律师普法更多>>
  • 购房合同受到欺诈有哪些法律后果
    购房合同受到欺诈有哪些法律后果

    签订买卖合同中存在欺诈的后果有:欺诈方需要承担返还财产,承担损失,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没收财产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及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罪。

    2021.01.15 127
  • 欺骗法庭的后果
    欺骗法庭的后果

    对法庭说谎一般涉嫌伪证,对于伪证人民法院可以进行罚款,司法拘留,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相关法律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

    2020.10.09 479
  • 医疗欺诈的后果有什么
    医疗欺诈的后果有什么

    医疗欺诈要承担以下后果: 1、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欺诈,因此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医疗欺诈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1.04.21 198
专业问答更多>>
  • 伪造工伤欺诈保险后果?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条用人单位、伪造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

    2022-06-29 15,340
  • 保险欺诈后果的严重后果如何可以追究责任

    保险欺诈行为的后果十分严重,其表现错综复杂。从发生的主体来看,有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所为;有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中介组织所为;还有保险从业人员自身的欺诈行为。从操作环节来看,有投保之前

    2022-05-08 15,340
  •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应当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为保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保险欺诈,保险法严格禁止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的,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1.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

    2022-10-07 15,340
  • 哪些情况下会构成欺诈欺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欺诈行为是欺诈在客观方面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客观方面的欺诈行为存在,就意味着中国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受到实际侵害,欺诈就不可能存在。只有当行为人欺诈的故意已经通过具体的欺诈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在客观上

    2023-11-0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车险骗保的后果 01:13
    车险骗保的后果

    车险骗保就是诈骗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般骗保被发现,导致轻微情节的,则进行罚款处罚;如因骗保导致严重情节的,则行为人应该要承担一定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个人如犯保险诈骗罪的: 涉及金额较大的,法院一般会处以5年以下有

    7,310 2022.04.17
  •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455 2022.04.17
  • 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00:55
    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其补足出资,且抽逃出资的股东不经过诉讼时效的约束。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补足出资的责任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股东抽逃出资,其实是对公司的侵权行为,且是对公司的不守承诺的行为。除此之外,股东抽逃出资

    1,551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