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发生伤亡赔偿了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赔偿标准要结合工伤保险条例及发生工伤地所在省的工伤保险实施条例及依据伤情确定的劳动能力级别最终确定赔偿标准。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一、医疗费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安装残疾辅助器具的,所需费用按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伙食补助费由所在单位按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放。 三、生活护理费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0%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40%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30% 四、伤残补助:十级伤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六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劳动合同期满或经职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六个月平均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六个月平均工资; 3、保持劳动关系恢复工作的: 在职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降低部分的70%。(用人单位支付)。 九级伤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劳动合同期满或经职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八个月平均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十六个月平均工资; 3、保持劳动关系恢复工作的: 在职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降低部分的70%。(用人单位支付)。 八级伤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劳动合同期满或经职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十个月平均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二十六个月平均工资; 3、保持劳动关系恢复工作的: 在职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降低部分的70%(用人单位支付)。 七级伤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二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劳动合同期满或经职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三十六个月平均工资; 3、保持劳动关系恢复工作的支付: 在职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降低部分的70%。(用人单位支付)。 六级伤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四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劳动合同期满或经职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十四个月平均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四十六个月平均工资。 3、保持劳动关系恢复工作后由于伤残造成本人工资降低的: 在职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降低部分的70%。(用人单位支付); 4、保留劳动关系但难以胜任工作或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支付) 伤残津贴按月发放,数额为本人工资的60%,且在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五级伤残支付: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劳动合同期满或经职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支付)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十六个月平均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十六个月平均工资; 3、保持劳动关系恢复工作后由于伤残造成本人工资降低的: 在职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降低部分的70%。(用人单位支付); 4、保留劳动关系但难以胜任工作或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支付) 伤残津贴按月发放,数额为本人工资的70%,且在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四级伤残支付: 1、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单位和职工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至退休;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伤残津贴按月发放直至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数额为本人工资的75%,且在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级伤残支付: 1、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单位和职工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至退休;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伤残津贴按月发放直至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数额为本人工资的80%,且在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级伤残支付: 1、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单位和职工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至退休;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十二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伤残津贴按月发放直至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数额为本人工资的85%,且在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一级伤残支付: 1、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单位和职工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至退休;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十四个月的本人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4、伤残津贴按月发放直至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数额为本人工资的90%,且在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五、职工因公死亡支付 1、丧葬补助金:六个月上年度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本人生前工资比例发放,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在上述标准上增加10%;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五十四个月上年度平均工资;对于抢先救灾、见义勇为工亡者,按六十个月发放。(河南省) 备注: 1、职工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鑫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但不超过12个月,经设区的市级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再延长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2、工伤职工距正常退休年龄五年以上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全额支付;距正常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每减少一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递减20%;距正常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按10%支付。 3、本文“平均工资”指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企业发生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获得以下赔偿: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
2020.05.11 95 -
职工工地发生工伤无伤残怎么赔偿
职工工地发生工伤无伤残获得以下赔偿: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以及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其他。
2020.02.17 125 -
企业职工发生工伤后怎么赔偿
企业职工发生工伤后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其他。
2020.03.05 96
-
职工发生工伤怎么赔偿
赔偿项目有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具体金额要根据年龄和等级计算。上述只是一般情况,每个案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最好是具体案件具体分
2022-03-15 15,340 -
发生工伤辞职怎么赔偿?
工伤职工五年后辞职,公司支付的就业补助金按所在省份规定执行。 工伤职工鉴定为五至六级的,五年后本人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以及七至十级的五年后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终止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
2022-04-16 15,340 -
发生工伤了,老板不赔偿怎么办
1首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做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索赔; 2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
2022-04-22 15,340 -
入职后发生工伤怎么赔偿,
新入职员工第6天发生工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依法享受工伤待遇的。 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2022-07-10 15,340
-
00:51
职工发生工伤如何赔偿
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没有申请的,可以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内进行申请。伤者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
691 2022.06.22 -
02:19
工地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建筑工地发生职工死亡事故,若能够确定职工属于工伤,则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上三类赔偿金的具体数额标准在条例中有详细说明。若不属于工伤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能
974 2022.04.17 -
01:12
工伤死亡赔偿怎么算
出工伤事故死亡所获得的赔偿包括: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以及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三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
803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