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怎么反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纠纷的反诉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反诉应当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2、反诉由被告提出的; 3、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是基于同一事实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三条反诉的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反诉应由其他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或者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无关联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三条反诉的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反诉应由其他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或者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无关联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诉讼中,被告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或者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增加的诉讼请求损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起反诉。反诉的当事人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要求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
合同纠纷没有提起反诉的可以另行起诉。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中基于同一法律关系的诉讼,原告起诉之后,被告有权在本诉中提起反诉,或者另行起诉。原告在诉讼中可以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反诉要求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超出期限的只能另案起诉。
-
合同纠纷能否反诉
合同纠纷可以反诉的。被告人除了应当积极应诉外,是有权利提起反诉来主张自己的权益的。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反诉者只能是本诉的被告,本
2020.09.21 225 -
合同纠纷能反诉吗
合同纠纷可以反诉。与合同纠纷相关的,如买卖合同,原告要求付款,被告可以在诉讼中提出反诉。如果已经审结,对方已经到执行阶段,这个没有反诉。你可以另行起诉。提起反诉的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
2020.06.24 130 -
合同纠纷可以反诉吗
合同纠纷可以反诉。 与合同纠纷相关的,如买卖合同,原告要求付款,被告可以在诉讼中提出反诉。如果已经审结,对方已经到执行阶段,这个没有反诉。你可以另行起诉。
2020.10.13 242
-
合同纠纷可否反诉:
被告可以对合同纠纷提出反诉。反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本诉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与本诉有关的独立反请求。根据同一事实,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反诉和本诉的诉讼请求。
2021-11-24 15,340 -
合同纠纷如何反诉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被诉法院提出的独立反请求。在合同纠纷中,被告提起反诉,需要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此外,反诉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
2021-11-17 15,340 -
合同纠纷如何反诉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被诉法院提出的独立反请求。在合同纠纷中,被告提起反诉,需要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此外,反诉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
2021-11-17 15,340 -
合同纠纷如何反诉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被诉法院提出的独立反请求。在合同纠纷中,被告提起反诉,需要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此外,反诉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
2021-11-17 15,340
-
00:56
合同纠纷怎么起诉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为:1、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和解。2、调解方式解决。调解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第二种行政调解。3、仲裁方式解决。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4、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任一方当事人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
1,310 2022.05.11 -
01:13
合同纠纷怎么诉讼产生合同纠纷时,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起诉。 通常情况下,合同纠纷的管辖由以下情形确定: 1、合同有约定仲裁条款的,只要约定的仲裁条款合法,纠纷就只能通过仲裁解决,排除法院管辖; 2、合同有约定法院管辖的,只要相关约定合法,
1,844 2022.04.15 -
01:08
合同纠纷起诉状怎么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首先,起诉状的开头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有诉讼代理人的,还要写明代理人的身份
1,8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