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假国家规定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高温假不是国家规定的。目前,在中国“高温假”一般是由各地方和单位视具体情况自行规定的。我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对高温假作出相应的规定。高温假标准根据温度不同有所不同,例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时,单位应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的连续作业的时间。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固定的规定。高温假标准根据温度不同有所不同,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时,单位应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的连续作业时间,但不得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暂停11时——16时高温时段工作;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可以在家休息不上班。
高温假不是国家规定的。目前,在中国“高温假”一般是由各地方和单位视具体情况自行规定的。我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对高温假作出相应的规定。高温假标准根据温度不同有所不同,例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时,单位应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的连续作业的时间。
-
-
高温补贴是国家规定的吗?
高温补贴是法定的,劳动法高温补贴规定:要求各地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0.09.18 782 -
高温放假规定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
2020.02.10 1,233
-
国家规定高温假几天?
高温假期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统一的高温假期假期条件,是否放高温假期取决于各部门的具体情况。第八条在高温天气期间,使用者应根据以下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交替作业,适当增加
2021-10-24 15,340 -
高温休假国家规定要扣工资吗
高温假扣工资是违法的。如果因高温而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工人工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应当向
2021-11-08 15,340 -
国家高温补贴规定
高温补贴的含义: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那么
2022-08-15 15,340 -
国家规定高温度农民工有高温补贴吗?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两种状况可享用高温补助。一是高温,即劳作者在高温气候下(日最高气温到达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纳有用办法将工作场合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二是高湿,因有些地区气
2022-07-15 15,340
-
01:04
国家对高利贷的新规定高利贷就是指,严重超过法定利率的民间借贷,在我国高利贷不会受到法律保护,情节严重的甚至会构成犯罪。2020年关于高利贷的最新规定就是,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
3,723 2021.04.25 -
01:00
国家规定产假小月子几天假国家规定产假小月子假,具体如下: 1、高龄产妇可以休6个月的产假。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产假一般为三个月; 2、晚婚晚孕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包括产假98天法定节日。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
7,828 2022.04.17 -
01:07
2020国家规定婚假多少天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3,482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