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公积金卡的债务可以转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可以。债务不能转移,债务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会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信用卡债务可以转移,但必须取得开卡行即债权人的同意。债务转让的程序: 1、债务转让必须是有效的债务,债务有效存在是债务转让的前提; 2、债务转让中,被转让的债务必须具有可移转性; 3、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转让达成合意; 4、债务转让必须经债权人同意。
-
公积金跨省可以转移吗
可以。从2017年开始,公积金就可以进行跨省转移了。但是转移公积金的手续较为麻烦,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这样才能让转移手续可以顺畅的进行。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
2020.01.08 743 -
住房公积金可以转移吗?
1、公积金转移前提是,职工新入职的单位须已经开通缴纳公积金的账号。 2、职工到新入职企业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取一张接收单。 3、带着这张接收单,回到原单位要求其开具一份住房公积金转移证明。 4、凭转移证明、接收单、职工本人身份证、原单
2020.03.11 1,560 -
公司债务可以转移吗
可以转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1、公司债务应是合法有效的债务。 2、公司债务应具有可转移性。 3、债务的受让方必须同意受让公司债务。 4、如果约定未经第三方同意,不得转让公司债务的,则公司债务转让应经第三方同意。 5、公司债务转让的,必
2021.02.18 199
-
夫妻离婚信用卡债务可以转移吗
不可以。债务不能转移,债务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会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
2022-05-29 15,340 -
没有离职公积金转移单,可以给公积金转移吗
一、离职后公积金转移单没有怎么办找原单位补手续或者出证明,这应该属于人事或则劳资部门管理。二、公积金如何转移办理要件: 1、住房公积金转移申请书; 2、管理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办理流程: 1、同城
2022-04-03 15,340 -
离职后用公积金转移单可以吗
一、离职后公积金转移单没有怎么办找原单位补手续或者出证明,这应该属于人事或则劳资部门管理。二、公积金如何转移办理要件: 1、住房公积金转移申请书; 2、管理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办理流程: 1、同城
2022-04-26 15,340 -
公积金可以转移吗
可以转移.住房公积金转移流程:1、公积金转移前提是,职工新入职的单位须已经开通缴纳公积金的账号。2、职工到新入职企业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取一张接收单。3、带着这张接收单,回到原单位要求其开具一份
2022-02-08 15,340
-
01:00
公积金需要转移吗公积金需要转移。住房公积金是可以异地转移的。单位调整或职工工作发生变动,单位应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转移包括同城转移和异地转移。职工由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其他原因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要办理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具体流程是:职工在
12,763 2022.05.11 -
00:52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可以转移吗离婚之后孩子的抚养权不能够随意的转移,需要具有正当的理由。如果男女双方能够协商一致变更子女的抚养权,也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健康的,那么双方也可以协商变更。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想要变更抚养权的一方,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子
1,267 2022.04.17 -
00:59
债务用离婚转移财产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一方实施了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也就是说,离婚时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无过错方如果
9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