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了会坐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阴阳合同签了是否会坐牢要看情况。如果订立该合同有逃税或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等情形的,则可能会坐牢。但一般情形下阴阳合同如果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则阳合同无效,阴合同有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是否会坐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签订阴阳合同目的就是逃避纳税这一法定义务,逃税数额较大的可能会涉嫌刑事责任。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签了合同后自离会坐牢吗?
签了合同自离不会坐牢。劳动者由于用人单位存在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情形而自离的,不需要赔偿。但是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因为自动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0.03.09 197 -
这样签了阴阳合同会坐牢吗
阴阳合同签了是否会坐牢要看情况。如果订立该合同有逃税或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等情形的,则可能会坐牢。但一般情形下阴阳合同如果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则阳合同无效,阴合同有效。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
2021.04.05 109 -
签了阴阳合同是否会坐牢
签了阴阳合同不会坐牢。大小合同实际上是人们日常所说的阴阳合同:交易双方签订两份不同金额的合同,一份较小的阳合同用于向主管机关登记纳税;另一份金额较高的负合同实际上约定了双方的交易价格,并且彼此保密,目的是逃避纳税的法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04.14 434
-
阴阳合同签了会坐牢吗
阴阳合同签了是否会坐牢要看情况。如果订立该合同有逃税或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等情形的,则可能会坐牢。但一般情形下阴阳合同如果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则阳合同无效,阴合同有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
2022-05-11 15,340 -
签了合同不干会坐牢吗
不辞职走了的话,肯定不会坐牢, 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
2022-03-27 15,340 -
阴阳合同签了会坐牢吗?
阴阳合同签了是否会坐牢要看情况。如果订立该合同有逃税或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等情形的,则可能会坐牢。但一般情形下阴阳合同如果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则阳合同无效,阴合同有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
2022-06-17 15,340 -
现在签阴阳合同被抓了会坐牢吗
大小合同实际上是人们日常所说的阴阳合同,交易双方签订金额不同的两份合同,一份金额小的阳合同用于向主管机关申请纳税,另一份金额高的阴合同实际约定双方的交易价格,彼此秘密不宣传,以逃避纳税为目的。根据《刑
2021-10-19 15,340
-
01:20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会坐牢吗要先明确金融类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性质,如果只是普通的民事借款纠纷,那么其适用的民事方面法律,而民事法律只是争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处理,不会涉及刑事责任也就不会坐牢。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在法院民事判决生效后,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而逃避执行
2,060 2022.04.17 -
01:07
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会坐牢吗小额借款合同纠纷是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不涉嫌刑事责任,即不会坐牢。因为小额借款合同纠纷被起诉的,债务人如果不能履行生效判决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根据债权人提供的财产线索,拍卖、变卖债务人的财产以偿还债权人的
1,263 2022.04.17 -
00:50
小三会坐牢吗小三是否会坐牢,要看是否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如果小三明知自己有配偶,却仍然与之以夫妻的名义一起生活,或者与有配偶的人结婚的,那么就有可能涉嫌重婚罪。重婚罪一般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有合法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
1,8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