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抵押物如何认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可抵押物 可作担保物指已作为抵押担保的财产。按我国担保法第34条规定,下列财产可作担保物: 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2、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3、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4、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 其他财产; 5、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它财产。 (二)不可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六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作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和公告。 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无效宣告请求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七条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调解书,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 依照前款规定不返还专利侵权赔偿金、专利使用费、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应当全部或者部分返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非法集资罪如何认定
非法集资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它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其认定依据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
2020.01.02 143 -
如何认定为非法集资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了非法集资三要件,只要具备以下要件就可以认定为非法集资: 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 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 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
2020.02.06 186 -
如何认定非法集资罪
非法集资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一切符合非法集资罪基本特征的行为,即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都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罪。通常来讲,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依据,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
2020.04.24 189
-
如何查封非法集资的抵押物
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所支
2022-07-28 15,340 -
非法集资抵押物认定标准的确定要领
抵押人如果不能满足抵押合同约定的解押条件,银行就有权继续抵押,或者通过诉讼程序,将抵押物拍卖以消除附加在抵押物上的债权债务。所以,即使抵押物是用非法集资购买的,抵押人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对抗银行的债权,除
2022-07-28 15,340 -
非法集资中的抵押物最后是如何的呢?
就民事纠纷提起诉讼,待判决生效后启动执行程序强制执行该财产。
2022-07-28 15,340 -
非法集资购买的抵押物有效吗
抵押物虽然是非法集资购买的,但只要购买渠道合法,抵押人和抵押物的信息资料都是真实的,抵押人与银行之间签订的抵押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这种抵押合同就具备有效性。抵押人如果不能满足抵押合同约定的解押条件,银
2022-01-27 15,340
-
00:58
非法集资是如何界定的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就属于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 第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第二,向社会进
4,518 2022.04.15 -
00:54
非法集资怎么认定的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1,18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