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费是多少啊?我国法律规定是什么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诉讼费是按照诉讼类型分门别类计算的,且有财产案件与非财产案件之分。一、非财产案件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4、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5、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7、对于你的诉讼费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交纳: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8、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截至2020年,普通的离婚诉讼费在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的,需要的价格会更高。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3条规定,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
-
我国法律诉讼离婚是怎么规定的
诉讼离婚中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
2021.04.19 195 -
我国关于童工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呢
关于童工的规定有:《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下统称使用童工)。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
2020.05.01 126 -
我国的法律规定产假是多少天?
国家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一般有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2020.09.12 98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交通事故诉讼费用是多少
诉讼费用主要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和其他诉讼费用三种。 法院决定受理民事案件时,起诉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向法院缴纳一定的费用,这就是案件受理费。 1、财产案件受理费,所谓财产案件是指因财产争议而引
2022-03-12 15,340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民事诉讼律师费用多少
委托律师代理,与律师事务所协商付费,向法院起诉,交纳诉讼费:1万元以下,50元/件;1万—10万元,×0.025—200元;10万—20万元,×0.02+300元;20万—50万元,×0.015+13
2022-02-07 15,340 -
我国法律规定深圳加班时间是多少啊
2018年深圳劳动法加班费规定《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
2022-06-22 15,340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离婚诉讼中有没有必要收取诉讼费?诉讼费是多少
首先,如果当事人采取诉讼的方式离婚。那么其就必须缴纳诉讼费。诉讼费是指当事人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应当缴纳的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离婚案件每件交纳
2022-03-03 15,340
-
01:19
离婚诉讼的诉讼费是多少
根据相关规定,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为五十元至三百元不等。案件中涉及财产分割的,如果财产总额不超过二十万元,不用另外缴纳费用;如果超过了二十万元的,按照财产总额的百分之零点五的比例缴纳诉讼费。另外,诉讼费一般由原告在起诉时先垫付,待案件审理完毕
2,016 2021.03.24 -
00:59
诉讼费一般是多少钱
诉讼费用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如果是财产纠纷,无财产争议的,诉讼费为每件50元; 2、如果是婚姻纠纷,无财产争议的,诉讼费为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 3、如果是劳动纠纷,无财产争议的,诉讼费为每件交纳10元。诉讼费用,
22,680 2022.04.17 -
00:54
我国法律规定分居多久可以离婚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分居多久可以离婚。法律只是规定如果双方因为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经过调解无效的,法院应当判决离婚。分居满两年只是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说分居两年婚姻关系就自动解除。离婚只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如果不经过法
1,02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