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认定条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认定解答如下《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为准备实施恐怖活动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危害不特定人和物的安全而积极为之,并且希望这种恐怖活动的结果发生。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知道,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指的是通过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等方法,实施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恶劣行为。这个罪名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
《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怎么处罚
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5.11 429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怎么处理
按照《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的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
2020.03.26 138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怎么处罚
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12.27 154
-
什么是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的定罪要件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的立案标准,利用极端主义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条第四条的规定,以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1。煽动、胁迫群众以宗教仪式取代婚姻、离婚登记,或者干涉婚
2021-11-08 15,340 -
区分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规定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2-06-18 15,340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条之四【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
2022-05-16 15,340 -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要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条之四【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
2022-06-03 15,340
-
01:15
宪法实施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宪法实施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1、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2、其次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3、合理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宪法的基本形式之一; 4、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5、宪法是立法体制发展与完善的
1,762 2022.04.17 -
01:04
破坏交通设施罪怎么判根据《刑法》有关的规定,行为人破坏桥梁、隧道、公路或高速公路、火车轨道、机场、航道、灯塔、道路标志或进行其他破坏活动的,足以导致汽车、火车、动车、船舶、飞机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对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185 2022.04.17 -
00:45
聚众斗殴罪认定条件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为:1、客体:社会公共秩序;2、主体:自然人;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聚众斗殴的行为;4、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聚众斗殴罪只惩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或者积极
1,42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