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带东西不知道是毒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帮朋友带东西时,如果不知道帮忙带的东西有毒品的,不构成犯罪,如果明知是毒品而携带的,会构成非法运输毒品罪。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帮朋友带东西时,如果不知道帮忙带的东西有毒品的,不构成犯罪,如果明知是毒品而携带的,会构成非法运输毒品罪。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帮别人带东西时,如果不知道帮忙带的东西有毒品的,不构成犯罪,如果明知是毒品而携带的,会构成非法运输毒品罪。
-
在不知情帮人带冰冻毒品是否构成犯罪
在不知情帮人带冰冻毒品一般不构成犯罪,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才会构成犯罪。行为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会予以刑事处罚;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等其他
2020.06.20 101 -
在不知情帮人冰冻毒品是不是犯罪
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况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
2020.06.05 335
-
帮人带毒品犯罪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帮人带毒品可能构成的刑事犯罪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
2022-07-16 15,340 -
帮人去邮局寄东西但是没有发现是毒品
一、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帮人去邮局寄东西,但后来发现里面是毒品,则不构成犯罪;二、但如果知情或应当知情的情况下,则涉嫌运输毒品罪三、法律链接:《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
2022-02-11 15,340 -
不知情帮人领养毒品犯罪吗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人们冻结毒品,就不会构成犯罪。毒品犯罪是主观故意,但当事人应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不知道。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自己不知道,可能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品赃物
2021-11-08 15,340 -
帮别人带毒品要判刑吗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帮助人们携带毒品可能构成的刑事犯罪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等。
2022-01-05 15,340
-
01:07
非法携带毒品怎么量刑
如果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就构成了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持有毒品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依法判处七
1,313 2022.04.17 -
00:58
不知情帮别人洗钱会被判多久
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人洗钱是不构成犯罪的,不会判刑。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或者协助
17,563 2022.10.04 -
00:56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吗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的。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因此,当事人去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8,33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