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伪造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伪造借款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钱财,涉嫌诈骗罪,应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实践,处理民间借贷纠纷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人民法院审查借贷纠纷案件的起诉时,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或无法提供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第二,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第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时,还应该查明出借人是否履行了其义务,将款项交予借款人。
借款合同中借款人需要履行的义务: 一、借款人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借款人需要依约收取借款的义务。 三、借款人需要依约使用借款的义务。 四、借款人还需要依照约定来支付利息。 五、借款人需要按期返还借款的义务
-
-
借款合同中借款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借款合同中借款人需要履行的义务: 一、借款人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借款人需要依约收取借款的义务。 三、借款人需要依约使用借款的义务。 四、借款人还需要依照约定来支付利息。 五、借款人需要按期返还借款的义务
2021.03.18 183 -
合同法中的借款合同条款有何规定
借款合同条款的规定是,借款合同需包括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借款的数额、种类、币种;借款的用途;借款的利率;以及还款的方式、地点、时间等条款。
2021.04.08 168
-
伪造借款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伪造借款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钱财,涉嫌诈骗罪,应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
2022-04-23 15,340 -
伪造借款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伪造借款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钱财,涉嫌诈骗罪,应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
2022-04-28 15,340 -
伪造借款合同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伪造借款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钱财,涉嫌诈骗罪,应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
2022-02-10 15,340 -
伪造借款合同的应如何定性
伪造借款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钱财,涉嫌诈骗罪,应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
2022-05-09 15,340
-
00:57
借款需要借款合同和借条吗在借款的时候为了保护出借方的合法权益,一定要和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或者是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规范的借条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信息材料,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二,借款的用途,一定要是合法的用途;三,借款的本金金额
1,010 2022.04.15 -
00:51
借款借条算合同吗借款借条算是合同。借条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借款合同关系,借条本身是借款合同的凭证,每一个借条背后都是一个借款合同,因此,借款借条算合同。借条的基本内容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本外币)、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罚金、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
2,178 2022.04.17 -
01:07
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如何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首先,起诉状的开头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有诉讼代理人的,还要写明代理人的身份
1,8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