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员工主动离职工资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离职后,对工资有争议,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标准,在《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最低的限制, 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同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所谓工资概念是包括各种补贴的,但对于最低工资的计算不包括补贴。
劳动者在试用期辞职的,根据劳动者工作的具体时间来计算工资,单位原则上是不能扣除劳动者工资的,除非劳动者在职期间,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公司造成了财产损失。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在试用期辞职应在提前三日告知用人单位。
-
如何计算入职试用期工资
入职试用期工资计算方法由用人单位与工人协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或本单位同一岗位的最低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的约定不
2022.06.17 304 -
试用期离职的工资应如何计算
员工试用期自动离职,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可以追究赔偿责任的。一般按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来算,但是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辞职的,可按劳动者工作的具体时间来算工资,单位是不可以扣除劳动者
2020.09.03 269 -
员工入职后如何计算试用期
员工再次入职试用期计算:员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再次入职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员工过去没约定试用期,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员工过去没约定试用期,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
2020.05.12 245
-
如何计算试用期离职工资,试用期工资怎么计算
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离职的,其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时间的多少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 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
2022-05-06 15,340 -
试用期员工工资如何计算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
2022-04-20 15,340 -
试用期员工工资如何计算?
《劳动合同法》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是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工资待遇的法定最低
2022-05-15 15,340 -
试用期离职工资怎么算, 如何计算试用期离职工资, 工资应该怎么算?
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离职的,其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时间的多少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
2022-02-06 15,340
-
00:51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怎么算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的计算如下:在劳动合同内员工突然离职的,工资根据本月上班的天数进行计算。比如劳动者本月工资是3000的,本月出勤天数应该是20天,劳动者出勤的天数是10天,工资就是3000除以20乘以十等于1500。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
4,990 2022.04.17 -
01:04
员工自动离职 劳动法如何规定
没有自动离职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如果是正式同员工的话,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协
3,646 2022.05.11 -
00:52
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3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