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法律上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婚子女的抚养费法律规定如下:一般情况下,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抚养费具体数额为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如果父母没有固定收入的,标准是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因此,离婚后,向不由自己抚养的非婚生子女支付抚养费,属于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支付多少孩子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孩子的实际花费来判决。即:没有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30%之间,同时结合孩子的实际花费来确定,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如果获得抚养权的一方要求一次性支付,那需要看对方有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而且同意这种支付方式。给付抚养费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支付。
-
法律上非婚生子女怎么规定的
在我国,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是完全相同的。 《婚姻法》中有关父母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如抚养教育、管教保护、赡养扶助和遗产继承等,同样适用于父母与非婚生子女。
2021.04.22 132 -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法律规定有什么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2021.04.16 92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
第二十五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
2022-03-14 15,340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问题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
2022-05-25 15,340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所以,非婚生子女的
2021-09-30 15,340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受和婚生子女一样的权利。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因此,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既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决定,也可由法院直接判
2022-06-04 15,340
-
01:18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是多少
非婚生子女拥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权利,其抚养费标准也可以参考法律对于婚生子女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2、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995 2021.03.24 -
00:56
非婚生子女怎么起诉抚养费
非婚生子女起诉抚养费的规定如下: 1、未缔结婚姻关系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2、起诉对方索要非婚生子女抚养费,那么首先要有证据证明亲属关系。根据法律规定,一方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
926 2022.10.08 -
01:18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起诉状怎么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2,0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