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后财产保全费可以退回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申请财产保全的费用可以退吗 保全金是指当事人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时向法院缴纳的费用。是诉讼费用,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败诉方承担,对保全金,法院不予退还。 在申请保全时候法院有可能让当事人交纳保证金,那个费用是可以全退的。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二、起诉离婚财产保全需要多长时间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法院必须在接受申请后的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在案件审理结束后,会退回担保费用,但是申请费用是不予退还的。财产保全费用一般由败诉方承担,但是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财产保全费用需由申请方先行垫付,如果败诉方是被告,可通过申请执行索回垫付的费用。如果败诉方是原告,则不予退还。
离婚案财产保全费会退回,申请费用是不予退还的。财产保全是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
法院判决书下来了还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吗
法院判决书下来后,是否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财产保全分为诉中保全和诉前保全,人民法院已经作出判决书的,不再适用诉前保全,然后是否适用诉中保全,应当根据以下情况进行确定:1、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还未生效的,说明案件还是诉
2021.12.11 2,965 -
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费用给退吗
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费不予退还。保全金是指当事人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时向法院缴纳的费用。是诉讼费用,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败诉方承担,对保全金,法院不予退还。在申请保全时候法院有可能让当事人交纳保证金,那个费用是可以全退的。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
2021.12.11 1,029
-
法院判决书后可以追加财产保全吗?
1、可以申请保全。 2、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判决书尚未生效,或者正在上诉期内,二是判决书已经生效,但尚未到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时间,原告无法申请执行。为了哪种情况,原告都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司法实践
2022-07-28 15,340 -
去法院交的财产保全费,可以退吗
分三种情况区别对待:一是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未足额保全财产的,法院不退保全费; 二是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没保全到财产,或保全部分财产而保全申请人申请撤销保全的,法院应减半收取保全费; 三是因法院的审判人员
2021-09-29 15,340 -
在判决前可以申请法院保全财产吗
法院受理案件后,判决前的任何时间,都可以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情况紧急的,在向法院起诉前也可以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
2022-04-25 15,340 -
财产保全保证金可以退回吗
财产保全押金在判决书生效之后,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解除担保,退还保全押金,即可办理退还手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或者支付一定的保证金,保证被保全当事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待案件结束后,退回保
2022-05-30 15,340
-
01:08
判决后诉讼保全担保物可以解封吗财产保全的担保财产是为了保障被保全人的财产安全而要求申请人提供的,其目的在于限制申请人肆意进行保全申请,从而损害被担保人的财产利益。如因保全行为造成被保全人经济损失,被保全人可要求申请人赔偿其经济损失。判决后诉讼担保财产是否可以解封,需要看
4,524 2022.04.12 -
01:41
离婚财产可以保全吗在离婚过程中,也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但是必须是在离婚诉讼当中。离婚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诉讼离婚的方式,另一种是登记离婚的方式。换句话说,只有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当事人存在转移、隐匿或者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
1,287 2022.04.15 -
01:05
离婚可以保全财产吗离婚过程中,如果能够证明对方存在损害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另一方可以申请夫妻共同财产的保全措施。换句话说,离婚可以做财产保全。具体来说,在离婚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存在恶意转移、隐藏、挥霍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另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
1,1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