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自己承担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国务院法制办昨天就《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秩序。征求意见稿明确,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明确分工防打结合打早打小征求意见稿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不特定对象或者超过规定人数的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金融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相比传统的非法集资,“互联网非法集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产品销售更便捷、资金转移更迅速,还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案件的打击处置难度也更大,群众一旦上当想报案都十分困难。网络非法集资往往因为隐蔽性和专业性,导致受骗群众不能及时报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非法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根据相关规定,参与者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而受到的损失,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其他单位。
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在取缔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这意味着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和损失将由自已承担。
-
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承担损失的人是
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
2020.03.11 757 -
涉嫌非法集资的损失应由谁承担?
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第247号发布)相关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
2020.11.29 164 -
-
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自己承担吗?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
2022-05-21 15,340 -
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承担吗
关于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国务院法制办昨天就《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秩序。征求意见稿明确,非法集资参与
2022-06-14 15,340 -
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谁承担?
我国法律规定,非法集资的主体,需要自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
2022-05-14 15,340 -
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谁承担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
2022-02-02 15,340
-
01:04
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区别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而言,二者的区别主要包括:主观目的不同,客观行为表现方式不同以及量刑幅度不同等方面。行为人非法集资的主观目的主要为,永久地非法占有公众存款,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观目的为暂时占有公众存款。
2,427 2022.04.17 -
01:1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非法集资的区别非法集资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非法集资罪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来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是非法的资金融通
1,621 2022.04.17 -
00:57
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 1、两罪的犯罪对象有所不同;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通常是特定的,即行为人主要针对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单位实施诈骗的行为,并获得相应的钱财;而非法集资罪的犯罪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通常包含财务和金钱;
8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