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案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本条第一项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劫、破坏文件、证明书、印鉴数量多的多次盗窃、抢劫或破坏的盗窃、抢劫或破坏后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国家机的声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应予追究的刑事责任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可以追究以下刑事责任: 1、犯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一般可以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犯罪情节达到严重程度的,则可以追究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会被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是指公然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
2020.02.10 105 -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既遂刑事责任会这样追究:行为人抢夺国家机关的证件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9.18 104 -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追诉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标准是: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就会立案。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秘密窃取、公然夺取或者损坏灭失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
2020.09.15 92
-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280条第l款的规定,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应当立案。 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
2022-07-04 15,340 -
抢夺国家机关公文罪会被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抢夺国家机关公文罪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根据本条第1款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
2021-05-18 15,340 -
我国刑法对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的立案规定有哪些
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罪的立案标准: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抢夺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不论结果如何,就应当立案追诉。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会加重处罚。
2022-06-04 15,340 -
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应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既遂的话,有可能会被追究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的刑事责任,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秘密窃取、公然夺取或者损坏灭失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2022-05-13 15,340
-
01:04
刑事案件立案条件
刑事案件只要有犯罪事实发生或发现犯罪嫌疑人,就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应当立案。对于自诉案件,应当由受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立案,例如侮辱、诽谤罪,受害人应自行搜集证据向人民法院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属于自诉案件范围并且向有管辖权
4,262 2022.04.17 -
01:22
抢夺罪立案标准
抢夺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受害人不备,公开掠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夺罪属于数额犯,行为人掠取或抢夺他人财物的必须达到“金额较大”的标准,才可以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抢夺他人的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应予
2,244 2022.04.17 -
01:04
民商事案件有哪些案件
民商事案件包括:部分婚姻家事案件、继承案件、部分专利侵权案件、部分海事海商案件、破产案件、确定选民资格案件、与仲裁有关案件、认可和执行其他法域裁决的案件等。民商事案件一般是指,以民商事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案件或纠纷,从大民法的广义角
5,77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