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仲裁的期限是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生效判决,从履行期满2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四十条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是一年,超过一年有效期间,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委员会不受理。若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工资争议申请仲裁的,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期限为自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
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申请人去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的人数来提交副本。
2020.04.26 134 -
申请仲裁的执行期限是多久
申请仲裁的执行期限多久视情况而定: 1、因为原本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如果出现了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的情形,则另一方当事人自仲裁裁决书所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 2、如果存在分期履行的情形
2022.07.08 2,478 -
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申请仲裁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020.02.18 326
-
申请仲裁裁决期限是多久?
根据《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当事人可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2-07-21 15,340 -
申请仲裁裁决期限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
2022-07-06 15,340 -
劳动仲裁的申请期限是多久
仲裁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两年。《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2022-05-31 15,340 -
申请仲裁时效的期限是多久
一、申请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申请仲裁提交的材料 (一)申请人是劳动者的,请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
2022-06-27 15,340
-
00:55
申请劳动仲裁多久才能拿到钱
申请劳动仲裁一般不超过60天,可以拿到钱。劳动仲裁案件从立案到出裁决一般在45天内,最长不超过60天。如果裁决劳动者胜诉,裁决书有履行内容,公司逾期不起诉到法院的话,应当主动履行。如果公司在裁决生效的情况不主动履行,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
5,398 2022.04.17 -
01:00
行政诉讼申请复议或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期限在法律上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关于行政复议,期限是六十日,是从公民知道该行政行为之日起起算的。关于行政诉讼,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经过行政复议再进行行政诉讼,这种情况下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期限是十五日,是从公
3,130 2022.04.15 -
00:53
异地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不能异地提起的。因为劳动争议通常会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申请劳动仲裁,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劳动部门才会进行受理、审核,而且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必须要规定
2,56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