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名买房合同的效力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顶名买房合同的效力:如果顶名买房合同的在于规避限购政策或信贷政策,因其未违反公共利益,应为有效;如果当事人订立借名购房合同的目的在于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则因其违反公共利益而无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借名人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登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但是,该房屋因登记人的债权人查封或其他原因依法不能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涉及善意交易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五条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借名人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登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但是,该房屋因登记人的债权人查封或其他原因依法不能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涉及善意交易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当事人一方提供证据证明其对房屋的购买确实存在出资关系,但不足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名登记的约定,其主张确认房屋归其所有或要求登记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不予支持;其向登记人另行主张出资债权的,应当根据出资的性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顶名买房合同有效吗
顶名买房合同如果是合法合规,没有法律规定的无效事由,就是有效的。合同只要双方达成合意,没有法律规定的无效条款就是有效的。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很多,像无民事行为能力、非真实意思表示、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都是合同无效事由。
2021.01.31 115 -
顶名买房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顶名买房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取决于以下情况: 1、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别人的合法权益,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一旦双方发生纠纷,要求法院解决矛盾,法院一般认为双方签订的借名买房合同有效; 2、但是,如果借名买房
2022.03.22 528 -
顶名买房合同有效吗
顶名买房合同无效。有效的合同规定是: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
2022.04.13 374
-
顶名买房合同的效力
在顶名买房之初,你们双方对顶名买房之行为认可同意,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在顶名买房合同中,被顶名者处分行为主观上并无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故意,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合法有效。在顶名买房关系
2022-01-22 15,340 -
顶名买房合同有效吗顶名买房合同有效吗
协议只要是双方自愿达成,符合法律规定(政策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经过公证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当然,借名买房的案例数不胜数,还是有风险的。律师建议不要这样做。 该协议由律师起草,只能降低风险,但不能完
2021-12-02 15,340 -
顶名买房合同的效力如何
顶名买房合同的效力:如果顶名买房合同的在于规避限购政策或信贷政策,因其未违反公共利益,应为有效;如果当事人订立借名购房合同的目的在于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则因其违反公共利益而无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
2022-06-04 15,340 -
顶名买房合同效力如何
顶名买房合同的效力:如果顶名买房合同的在于规避限购政策或信贷政策,因其未违反公共利益,应为有效;如果当事人订立借名购房合同的目的在于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则因其违反公共利益而无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
2022-05-13 15,340
-
01:40
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种类
效力待定的合同指的是,合同签订后只有经过权利人追认或者符合特定条件方才有效,否则即为无效的合同。其具体种类包括: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2、无权代理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3、无权处分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
831 2022.04.15 -
01:09
保险合同有哪些效力
保险合同的效力是指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所签订的保险合同是否具有法定的有效性。在法律上所理解的保险合同“效力”,是指保险合同是“有效”还是“无效”。无效有约定无效与法定无效两种。约定无效由合同的当事人任意约定。只要约定的理由出现,则合同无效。
1,693 2022.04.17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72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