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厂里干活意外死亡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死者家属,除了追究交通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外,厂方也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协助实现保险利益,如果厂方没有办理相关保险,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是突发疾病48小时内没有抢救过来,属于视为工伤,按照条例39条享受工伤待遇。在工厂意外死亡,如果不属于工伤的话,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非因工死亡的待遇的。
1、厂里员工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意外死亡,按非因工死亡待遇处理,对此,全国尚无统一政策,建议咨询当地人社局。 2、厂里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意外死亡,则要看是否是从事工作任务遭遇事故伤害的,是则应当认定为工亡,抢救费用和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不是按非因工死亡处理。
-
工地干活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工地上意外死亡家属会领到6个月该地区上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作为丧葬费。配偶、未成年子女以及有赡养关系的老人将领到抚恤金,配偶领到本人工资40%,其他人领到30%,如果是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可以领到40%,但所有人加起来不能超过去世人员的工资。另
2020.03.10 286 -
工人在工厂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工人在工厂内如果死亡,工厂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个具体要取决于工人的死因,不同的死因,引起的法律性质不同。总体来说,工人在工厂内死亡,在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下,工厂是需要赔偿的: 1、工人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是在工
2021.01.23 1,205 -
给私人干活人出意外死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
2020.06.13 458
-
工人在工厂里干活意外死亡怎么办
1,属于工伤,先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后,享受工亡待遇。如果公司为死者缴纳了工伤保险,该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公司没有为死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全部工亡保险赔偿,由公司全额赔偿。该工伤赔偿,公司拒绝
2022-01-10 15,340 -
工人在工厂干活引起意外死亡怎么办
1,属于工伤,先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后,享受工亡待遇。如果公司为死者缴纳了工伤保险,该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公司没有为死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全部工亡保险赔偿,由公司全额赔偿。该工伤赔偿,公司拒绝
2022-02-17 15,340 -
工人在厂里意外死亡怎么办
1、属于工伤,可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 2、如单位已依法上社会保险,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
2022-05-10 15,340 -
工人在工厂里意外死亡怎么办
属于工亡,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
2022-02-01 15,340
-
00:59
工伤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工伤意外死亡需要赔偿丧葬津贴、家属抚恤金和一次性死亡津贴。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得40%,其
2,250 2022.05.11 -
01:32
在单位意外死亡应该怎么赔偿
一、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上班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亡。劳动者工亡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按下列标准支付丧葬费、工亡补助金和抚恤金(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
2,225 2022.04.17 -
01:30
厂里老板拖欠工人工资怎么办
到劳动监察投诉。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的,包括辞职后扣押工资不予发放的情况,可去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填表投诉。如果投诉得不到满意结果,可以进一步收集相关证据,去申请劳动仲裁,全面主张更多权利。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
94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