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 1、两者的客体不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3、两者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他人财物的金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夺和抢劫的区别: 1,社会危害性不同。抢劫侵害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社会危害性非常大。抢夺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侵害财产权利上,社会危害性比抢劫小。 2,暴力的作用对象不同。抢劫者通过暴力打击、威胁或者其他手段作用于被害人身上(包括心理),使得被害人不敢反抗,从而实现对财产的非法占有。而抢夺的暴力行为作用的对象在于财物上,抢夺者往往乘人不备,公然对财物行使暴力,来不及抗拒的情况下非法占有财物。 3,犯罪标准不同。抢劫只要属于抢劫就算犯罪,而抢夺一般要求数额较大才入刑。
-
抢夺和抢劫罪的区别
抢劫罪和抢夺罪主要的主要区别是客观行为不相同。即实施犯罪的手段不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强行劫取公私财物;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
2020.04.01 236 -
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什么
抢劫与抢夺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抢劫是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夺是指以暴力强取,争夺; 2、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
2020.08.07 403 -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如下: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
2022.08.24 3,190
-
抢劫和抢夺的区别
抢夺和抢劫的区别如下: 1、客观行为不相同。 2、客体要件不同。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然而携带凶器抢夺的,可以依照《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
2021-08-13 15,340 -
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什么
抢劫和抢夺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实施的方式不同:抢劫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则主要表现为乘人不备、在他人来不及反抗时夺取他人财物
2022-03-15 15,340 -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两者区别的关键是抢夺行为只是直接对物使用暴力(对物暴力),并不是直接对被
2022-03-13 15,340 -
抢夺罪和抢劫罪的区别?
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暴力使用针对的对象不一样。 抢夺针对“物”(也即你所抢夺的对象)使用暴力,不会危及物的持有者的安全。 抢劫针对“人”(也即物的持有者)使用暴力,胁迫的方
2022-04-10 15,340
-
01:26
抢劫罪和抢夺罪有什么区别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有: 1、两者的客体不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保管者、所有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
9,941 2022.04.15 -
01:31
抢劫与抢夺罪有什么不同
抢劫与抢夺罪具体有以下三点不用: 1、两者主体的范围不相同,抢劫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抢夺罪的主体则必须是要年满16周岁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两者所侵犯的客体不相同,抢劫罪所侵犯客体一般是人身权利和
635 2022.04.15 -
01:15
抢劫怎么判
抢劫罪需承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存在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是,犯罪嫌疑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同时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法益和财产法益,应当承担三年以上
1,0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