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未签劳动合同,怎么要求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您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单位应该根据约定以及法律规定及时与您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相应的社保,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支付社保的行为违法。对于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是因为您已经在单位工作三年均没有主张过权利,可能已经超过了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单位不缴纳社保的行为您可以要求单位予以补缴,单位拒绝补缴的话您可以到单位所在地的社保部门投诉,或者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法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用人单位超过1个月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两倍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超过一年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法律,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是给与相应的赔偿,在工资方面,赔偿的标准是按照每个月发到手的工资两倍,工作满一个月,未满一年,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工单位支付每个月两倍的工资,如果是工资满了一年以上的,则视公司与劳动者签订无固
2022.04.12 1,786 -
没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要求赔偿
1、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
2020.02.10 147 -
未签劳动合同但签了解除合同
1.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在该单位工作,与用人单位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该按照法律规定,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办好有关的交接手续。不然,用人单位可以要求你赔偿招聘、培训的费用,追究你不辞而别造成的损失 2.有
2020.01.04 1,081
-
劳动合同未签订但签订了n+1
可以申请补偿,要求支付前一年支付双倍工资。如果被辞退,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一年工龄按一个月平均工资赔付,不足一年按帮个月赔付。劳动关系成立及应订立劳动合同,及从开始上班日期起就算用工之日。劳动法第十条
2023-02-13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你所提供的材料,本律师认为需要分您是否毕业与否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已经毕业, 那无疑应属于劳动纠纷,且又没签订劳动合同的话,那你可按照法律的规定主张相应双倍工资(实际工作月份减去一个月)及其相应
2022-03-27 15,340 -
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1、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在劳动者参加工作一个月以内签订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支付双倍工资!2、关于约定试用期20天,如果你有证据证明是受胁迫或者引诱所签订的!那么该协议无
2022-05-04 15,340 -
未签订劳动合同能要求赔偿吗?
不顾你是年薪制还是月制,只要没签订劳动合同都是赔偿两倍薪水。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 1、你能够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你拖延的薪水、押金、经济赔偿金、未签劳动合同两倍薪水(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
2022-07-09 15,340
-
01:03
工厂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工厂未签订劳动合同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上要承担双倍工资,
3,234 2022.04.17 -
00:51
劳动法未签订合同赔偿条例未签订合同赔偿条例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要求单位和员工必须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签书面劳动合同,会出现下面一系列的后果:如果是因为单位的原因不签,那么给单位一个缓冲期,一个月内单位不签的话,对
2,770 2022.04.12 -
01:12
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公司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而针对公司的不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 1、劳动者
1,012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