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除失业金合同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自愿和公司解除合同不可以拿失业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2、依法办理了失业保险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3、依法参加了失业保险,所在用人单位和本人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失业人员可以选择是否申领失业保险待遇。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是单位解除合同,并且符合其条件的,当事人有失业金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申请,审核确认领取资格后,核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及标准,然后发放失业保险金并为当事人提供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需要劳动者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到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所办理,需要提 供以下材料:. 1、《失业保险金领取申请表》(盖单位公章); 2、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通知书(盖单位公章); 3、申领人身份证复印件; 4、申领人银行卡复印件; 5、申领人医保卡复印件; 6、单位制作的银行卡账号信息模板电子版。
-
工厂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理失业金
厂里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劳动者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到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所办理,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失业保险金领取申请表》(盖单位公章); 2、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通知书(盖单位公章); 3、申领人身份
2020.12.20 256 -
领取失业金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范本 兹有本单位职工__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合同期限为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___年__
2020.06.06 404 -
解除了劳动合同怎么领失业金
解除了劳动合同后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且已依法定程序办理失业登记的等等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按规定享受其他各项失业保险待遇。
2020.02.20 128
-
合同到期被解除有失业金吗?
劳动合同到期可以与用人单位商议续签劳动合同的事宜,用人单位不需续签或合同到期劳动合同终止的,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
2022-04-04 15,340 -
失业金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在解约后申请领取失业金流程:用人单位出具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将失业人员的名单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持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
2022-07-02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失业保险金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关于解除劳动合同办失业
2022-07-04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失业金怎么领?
1、申请失业金的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以上的; (2)在法定劳动年龄内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按规定办理失业和求职登记的。只要满足以上条件
2022-05-19 15,340
-
01:01
解除合同补偿金怎么算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
2,197 2022.04.25 -
01:02
不同意解除合同怎么办一方当事人不同意对方解除合同的,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或者要求其继续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可以依其法定解除权解除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若是存在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2,686 2022.04.17 -
01:02
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吗合同解除的时候,如果是因为一方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的解除,这时候守约方当然可以请求对方赔偿相应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赔偿损失适用的前提是,对方的违约行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了损失。而且这项损失是可得利益的损失,守约方应当证明损失的存在,以及具体的数额
627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