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最长诉讼时效20年理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一般民事案件诉讼时效为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三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再向法院起诉的,法律不予保护,这个主要考虑到时间久举证困难,法院难以了解真相。
20年期间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适用诉讼时效可能出现的问题,即诉讼时效期间可能因权利人不知权利被侵害而拖得过久,以致于影响法律关系的稳定,故有规定不变期间予以限制的必要。由此可见,规定该期间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其次,相关法律规定是不适用中止、尽管可延长,但从条文本意来看,人民法院有权延长的期间并不包括限制诉讼时效的20年固定期间,否则该规定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其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有别;再次,期间均是从当事人的权利客观上发生时起计算,而不是像诉讼时效期间那样,从权利人主观上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可行使时起计算。
-
最长诉讼时效20年理解
最长诉讼时效是指对于各类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最长时效期间。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及最长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3年,指的是自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当事人应当在3年内提起诉讼。而最长诉讼时效20年,自权利被侵害
2021.02.06 447 -
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
2021.04.17 596 -
最长诉讼时效20年从何时起算
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计算。20年请求权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保护自己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最高时效,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1.02.04 1,262
-
民法典规定民事诉讼的最长时效是20年还是20年
我理解就是一个兜底时效,也就是不管时效种类如何,一般20年之后就不保护。最长诉讼时效不同于其他各种诉讼时效的特点表现在:1、其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类民事法律关系。2、其时效期间是20年。3、其适用前
2022-01-27 15,340 -
民法典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诉讼时效为三年。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022-07-08 15,340 -
诉讼时效民法典
普通的诉讼时效是3年,最长不超过20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
2021-12-26 15,340 -
民法典规定“民间纠纷”诉讼时效最长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1-12-04 15,340
-
01:28
民法典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采纳了民法总则确定的诉讼时效新规定。与过去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规定不同,民法典和民法总则将普通诉讼时效规定在了三年的期间。 也就是说,在以前发生民事纠纷时,权利人只能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的2
2,142 2021.03.24 -
01:02
最长诉讼时效我国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可以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自权利
4,015 2022.04.17 -
00:52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区别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
5,84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