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具空头支票要注意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单位和个人要签发支票时,应使用炭素墨水或墨汁,将支票上的各要素填写齐全,并在支票上加盖其预留银行签章。 2.出票人预留银行的签章是银行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银行也可以与出票人约定使用支付密码,作为银行审核支付支票金额的条件。 3.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签发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使用支付密码地区,支付密码错误的支票,银行应予以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以百分之五但不低于1千元的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对屡次签发的;银行应停止其签发支票。 4.支票的日期、金额、收款人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支票上的其它记载事项更改的,必须由原记载人签章。但支票上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记前的支票不得背书转让和提示付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开空头支票是指开具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 票金额2%的赔偿金。开空头支票构成票据诈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开具空头支票处罚规定为若是构成票据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
开具空头支票怎么处罚
行为人开具空头支票的:1、不存在骗取财物之目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罚款,并向持票人承担赔偿责任;2、行为人具备骗取目的,构成票据诈骗罪,骗取数额较大,判处拘役至五年以下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判处五年至十年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判处十年
2022.04.13 2,170 -
开具开空头支票如何处罚
开具空头支票的处罚如下: 1、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百分之五,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2、空头支票罚款逾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中国人民银行可
2022.05.26 522 -
支票上会开空头是什么意思?
开空头支票是指开具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 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开空头支票构成票据诈
2020.01.13 267
-
开具空头支票所需注意事项有哪些?
根据央行规定,支票全国通用后出票人签发的支票凭证不变,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仍为10天;异地使用支票款项最快可在2至3小时之内到账,一般在银行受理支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均可到账。为防范支付风险,异地使用支
2022-02-15 15,340 -
开具空头支票后果有什么
开具空头支票的后果是需要承担罚款的,这种行为也是违法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
2022-09-07 15,340 -
开具空头支票的后果
开具空头支票的后果是需要承担罚款的,这种行为也是违法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
2022-09-07 15,340 -
开具空头支票后果包含什么
开具空头支票的后果是需要承担罚款的,这种行为也是违法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
2022-09-07 15,340
-
01:19
开具空头支票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开空头支票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承担一定的罚款的。 按照我国当前实施的法律规定,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是签发和其预留的签章不符合的支票,不采用欺骗的手段取得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百分之五,但是,不少于一千元的
3,287 2022.04.17 -
02:29
开空头支票能否追究刑事责任开空头支票如果是以诈骗为目的的,能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开具空头支票如果不是为了骗取财物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百分之五,但不低于一千元的罚款并支付给持票人赔偿金; 2、如果是以诈骗为目的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
876 2023.01.04 -
01:17
离婚开庭时要注意什么离婚案件开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原被告即使有代理人,也应当本人出庭发表意见。2、如果不同意离婚的,应明确表示双方感情并未破裂;如果坚持要求离婚的,应当拒绝法院的调解,明确表示双方再无和好可能。3、如果涉及财产分割争议的,应当就夫妻共同财产
2,7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