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工伤死亡事故需要报备工伤案例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出现工伤死亡事故按规定是需要向安监局报备的。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统筹地区是指直辖市和设区的市)。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
-
出工伤事故死亡怎么赔偿
出工伤事故死亡所获得的赔偿包括: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以及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三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
2022.04.13 364 -
工地上受伤需要报警备案吗
工地受伤建议向报警处理。对于工地受伤,因为工地上一般情况下,工人手里是没有劳动合同的,如果是工人一方选择报警,有利于搜集证据。但与用人单位的,可以不报警处理,直接依据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2020.12.16 1,043 -
工伤事故死亡赔偿
工伤事故死亡赔偿有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抚恤金是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
2021.05.06 476
-
出现工伤死亡事故需要报备吗
1、出现工伤死亡事故按规定是需要向安监局报备的。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2022-04-14 15,340 -
事故期间出现工伤死亡需要报备吗
1、出现工伤死亡事故按规定是需要向安监局报备的。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2022-05-03 15,340 -
出现工伤死亡事故需要报备什么?
1、出现工伤死亡事故按规定是需要向安监局报备的。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2022-05-05 15,340 -
工伤死亡需要报备吗
出现工亡是需要向安监局报备的,也应当尽快到劳动局工伤科申请工亡认定,然后申请工伤死亡保险待遇。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
2022-04-19 15,340
-
02:27
工伤事故死亡怎么赔
如果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死亡的,那么死亡职工的近亲属可以获得下列赔偿: 1、丧葬补助金。 2、供养亲属的抚恤金。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第一项的赔偿标准是6个月的上年度统筹地区的月均工资。第二项的标准则根据亲属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685 2022.04.17 -
00:56
交通事故工伤死亡如何赔偿
首先,需要死者近亲属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死亡认定。如果死者生前有参加工伤保险的,那么工伤死亡认定后,死者近亲属可以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工伤死亡待遇;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则由其所在单位支付工伤死亡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1,545 2022.04.17 -
01:16
出现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多久结案
出现交通事故的结案时间,分为以下情况: 1、一般为3-6个月。如果事实事实清楚、情节简单、证据充分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层序,三个月以内结案; 2、审判决下达后,双方都服判,一审判决生效。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服而上诉,则要进行二审,二审为3个月的
3,36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