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后怎么接受教育改造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缓刑后接受教育改造的方式:被判处缓刑的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缓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判处缓刑的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缓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缓刑后接受教育改造的方式:被判处缓刑的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缓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
缓刑人员原则上是如何接受教育改造的
被判处缓刑的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
2020.03.17 279 -
不接受义务教育违法吗
对于子女不愿意读书的情形,父母不会因此而被定罪处罚。但如果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2020.12.07 1,719
-
离婚后的孩子接受教育费怎么办?
我国法律规定,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子女无论由母亲还是父亲抚养,另一方都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抚养费如何给付,应由父母双方协议,或者经人民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按照协议确定。 也就是
2021-08-19 15,340 -
持械聚众斗殴罪怎么判刑, 可以在监狱接受改造教育吗, 可以在监狱吗
持械聚聚打架斗殴,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在监狱接受改造教育。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九十
2022-03-04 15,340 -
缓刑期满后怎么接受执行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到期,司法所要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公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对于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试期间,依法实施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试期满,原
2021-10-21 15,340 -
认真接受教育改造,有悔过表现的,有悔过表现的,是否可以减刑或者
【法律意见】认真接受教育改造,有悔过表现可以减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
2022-03-07 15,340
-
00:58
不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怎么处理
不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处理如下: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相关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
4,802 2022.05.11 -
01:22
刑事拘留后怎么缓刑
犯罪分子被刑事拘留后能否被判处缓刑,是要根据其被认定为何罪以及被判处多久刑罚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适用缓刑的基本条件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需要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
1,109 2022.04.15 -
00:56
受教育者享有哪些平等权利
受教育者享有以下平等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
2,49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