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主体包括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判罚情况在法律上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故意杀人的犯罪事成立的话,那么辩护人可以根据上述标准来进行轻罪辩护,目的在于减少当事人的犯罪事实的判罚情况,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的案情来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行为人的认识因素看: 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犯罪的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从行为人的意志因素看: 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地甚至顽强地实现犯罪目的,造成犯罪结果。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持希望的心理态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放任”就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发生结果他不懊悔,发生结果也不违背他的本意。在放任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不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积极追求或是努力阻止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意志因素的不同,是两种故意区别的关键所在。 从特定危害结果看: 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对直接故意来说,其行为性质与结果性质是同一的,其结果也是特定的,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客观上有相应的行为,即构成特定的故意犯罪,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不影响定罪,而只是在那些以结果为既遂要件的犯罪里是区分既遂与未遂形态的标志。对间接故意而言,特定的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都包含在其本意中,因而要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仅有行为而无危害结果时,尚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此种犯罪(包括其未遂形态),只有发生了特定危害结果才能认定构成特定的犯罪。即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决定了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与否。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主要区别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别: (1)认识因素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直接故意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等
2020.01.31 281 -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是,直接故意一般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但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2020.09.29 209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别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认识因素和一致因素上不同。1、认识因素上,直接故意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2、在一致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积极的,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
2022.04.13 1,859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
2022-07-01 15,340 -
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
2022-02-03 15,340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
区别: (1)在意识因素方面。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确定性认识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既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也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间接故意只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不能
2022-06-30 15,340 -
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
第一是直接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
2022-03-16 15,340
-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287 2022.04.15 -
00:52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的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直接代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并且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代理。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其法律后果先由代理人承担再转移给被代理人的一
3,453 2022.04.17 -
00:58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间接故意和过失在本质上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在于: 1、两者在认识因素上有一定的区别,两者虽然都预见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在认识因素上不同。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没有发生错误
1,2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