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如何抗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诉讼时效抗辩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即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所谓债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基于债的关系而产生的、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2、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抗辩要明示。默示是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一种方式。
1、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过了诉讼时效如何抗辩?
1、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当事人之间不得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或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 2、诉讼时效期过了,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不是起诉权,即该权利没有了法律保护的外衣,变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裸权利。 3、所以,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起
2021.11.10 219 -
诉讼时效抗辩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
2021.01.05 584 -
诉讼时效抗辩何时提出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2021.02.28 638
-
如何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诉讼时效抗辩可以在答辩状中提出,在答辩状中可以这样写:事实:本案被答辩人对此所主张的权利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理由:根据《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
2021-06-21 15,340 -
诉讼时效期间如何进行抗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保证人一定要注意行使抗辩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主债务诉讼
2022-07-06 15,340 -
如何提出民事诉讼时效抗辩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2022-10-05 15,340 -
诉讼时效抗辩答辩权
根据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诉讼时效抗辩应该在一审判决之前提出,如一审未进行诉讼时效抗辩,除非二审中有新证据证明对方超过诉讼时效,否则二审法院不支持关于诉讼时效的抗辩。
2022-08-16 15,340
-
01:19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算
车祸诉讼时效如何计算呢?分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种不同情形。 因车祸发生人员伤亡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车祸导致受害人受伤的,诉讼时效一般自其治疗完结开始计算;车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诉讼时效一般自丧葬事宜处理完毕开始计算。 因车祸导致财产损失的
670 2022.04.15 -
00:56
如何避免借款诉讼时效过期
避免借款诉讼时效过期的方法如下: 1、可以充分利用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权人向借款人主张还款,或者债务人主动还款的,都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作用; 2、每次中断的时间,时效都会重新计算。时效中断是法定时效期间内因故中
728 2022.09.21 -
00:49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是怎样的
同时履行抗辩权规定于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其又被称为履行合同中的抗辩权或不履行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未规定何方先履行的,一方在他方未履行对待给
5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