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 律师不让当事人去是否违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开庭,律师不让当事人去是没有道理的。《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第四十九条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第五十条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第五十一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院开庭前律师是否可以会见当事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嫌疑人可以在被讯问开始委托辩护律师,而律师接受委托后可以会见嫌疑人。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如果是原告不去法院将按撤诉处理;如果是被告不去,意味着原告放弃了答辩和对原告进行反诉的权利,也失去了与原告进行调解的机会,对被告极为不利,有可能导致被告败诉。
-
法院开庭当事人不去是什么法律后果呢?
如果是原告不去法院将按撤诉处理;如果是被告不去,意味着原告放弃了答辩和对原告进行反诉的权利,也失去了与原告进行调解的机会,对被告极为不利,有可能导致被告败诉。
2020.03.31 123 -
法院开庭前律师会见当事人吗
法院开庭之前律师一般可以会见当事人,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2020.09.24 485 -
法院开庭前律师会见当事人吗
法院开庭前律师是否可以会见当事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嫌疑人可以在被讯问开始委托辩护律师,而律师接受委托后可以会见嫌疑人。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
2021.12.11 1,849
-
去开庭的律师为什么不让我去法庭
法院开庭,律师不让当事人走,没有道理的。《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法定代表人提起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第四十九条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
2021-10-27 15,340 -
法院开庭前律师会见当事人吗
法院开庭前律师是否可以会见当事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嫌疑人可以在被讯问开始委托辩护律师,而律师接受委托后可以会见嫌疑人。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
2021-12-17 15,340 -
法院让律师送手续是不是快开庭了
法院让律师送手续不是快开庭。民事诉讼开庭可以不请律师。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身份是代理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委托代理人。律师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国家法律
2021-12-19 15,340 -
离婚法院开庭当事人不出庭是否能判离婚
1、诉讼代理人代为出庭一般有以下情况,原告可以不出庭:(1)原告不能表达意志;(2)原告因身患重病、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无法出庭,并提交了书面意见。2、按自动撤诉处理如果原告本人不出庭,将作为撤诉处理。
2022-08-30 15,340
-
01:08
法院开庭可以去旁听吗对于法院开庭是否能旁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判断其是否属于公开审理的案件,然后再由法官综合判断能否允许旁听。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除非该案件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
5,060 2022.05.11 -
01:01
开庭法院让带上罚金是缓刑吗开庭法院让带上罚金,只能算是刑事处罚的附加刑,不能算是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
1,394 2022.05.11 -
01:15
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违法吗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违法。因为老师的义务就是教育学生,完成教育教学计划。不给学生上课,当然是违法行为。学生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作为国家公民的适龄儿童、少年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
13,15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