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确认后可以直接主张辞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工伤职工在领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选择辞职,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用人单位工作。 2.工伤职工无论是否离职,都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 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如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 (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 (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 (5)如经劳动能力鉴定为1-10级伤残的,还可以享受伤残津贴(1-6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10级伤残解除合同后领取)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10级伤残解除合同后领取)等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辞职不可以直接走人,劳动者出于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要提前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并做好工作交接,如果是用人单位进行辞退,是可以直接走的,但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以及赔偿金。
工伤职工可以直接主张侵权赔偿,然后主张工伤赔偿。但已经获得第三人侵权赔偿的,对工伤赔偿项目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先获得工伤赔偿待遇的,并不影响侵权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人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
职工工伤认定后可以直接起诉赔偿吗
工伤认定后直接诉讼要求赔偿不可以。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0.02.11 103 -
辞职可以不交接工作直接走吗
辞职没人交接工作不能直接走。试用期离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并办理好交接的手续,不管单位是否找到人接替自己的工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辞职即辞去职务,是
2020.04.18 725 -
不发工资可以直接辞职吗
劳动者可以直接辞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劳动者随时可以离职。所以如果公司长期扣押工资不发给员工可以要求让公司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支付相当于拖欠工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五的
2020.03.10 2,203
-
工伤后,可以主张辞职吗
1.工伤职工在领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选择辞职,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用人单位工作。 2.工伤职工无论是否离职,都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
2022-04-26 15,340 -
工伤后可以主张辞职吗
1.工伤职工在领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选择辞职,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用人单位工作。 2.工伤职工无论是否离职,都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
2022-04-26 15,340 -
工伤后可以主张辞职吗?
1.工伤职工在领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选择辞职,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用人单位工作。 2.工伤职工无论是否离职,都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
2022-04-18 15,340 -
工伤后可以主张辞职吗?
1.工伤职工在领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选择辞职,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用人单位工作。2.工伤职工无论是否离职,都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险
2022-04-26 15,340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594 2022.04.17 -
01:10
合同到期员工可以直接离职吗
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原则上可以直接离职,但现实中应当办理好相关的离职手续。并且,用人单位也应依法为劳动者办理人事、社保、档案等转移手续,并开具相关证明。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终止。只有部分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因
2,581 2022.05.11 -
00:52
拖欠工资可以直接起诉吗
拖欠工资可以直接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我国法律对于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多久才能起诉,并没有明确规定。换句话说,只要公司没有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劳动报酬,员工便可以起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
5,1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