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长期同居,房子的产权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同居后的财产归属应为: 1、同居后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应归该方当事人所有。但另一方当事人对取得该财产的当事人在取得该财产时有资助,或在取得该财产的过程中有辅助性劳动及提供生活帮助的,则该收入或财产应为一般共有。可根据当事人在取得财产中的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份额。 2、同居后共同购置的财产属当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确定按份共有。 3、同居后分居期间的收入或财产归各当事人所有。 4、同居后的约定财产按约定处理。 5、因人身关系取得的财产归该当事人所有。 6、继受取得的财产归继受取得人所有。但买卖、互易、博彩取得的财产,当以原始资本所有人为产权人。 7、个人所有或共有权属不明的财产推定为共有财产。 8、因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为共同的债权、债务。可以确定份额的,依份额享有和承担。因抚养共同的子女所形成的债务为共同债务,因抚养各自的子女及赡养形成的债务为义务人个人债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居所生子女抚养权归属以及财产的处理,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得的收入及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 没有协议的,应当按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以歧视或加以危害。夫妻上方虽没有办理结婚证,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都是享有同等的权利,按照法律应受到保护的。关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的问题,双方可通过协商来进行处理。协商不成功时,要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
男女同居期间所生子女和财产的处理
男女同居期间所生子女及财产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一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
2020.07.19 152 -
同居子女抚养权如何处理
同居期间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一样,同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应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抚养教育的义务。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确定原则是: 1、父母双方对抚养权协商一致确定; 2、协商不成的,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优于母方,且母
2021.02.13 97
-
离婚时如何处理同居期间所生的子女财产?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 8.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一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
2022-04-22 15,340 -
男女同居期间所生子女及财产如何分割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8.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一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
2022-03-26 15,340 -
同居期间的子女抚养纠纷如何处理?
同居产生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 1、财产问题法院在处理因同居关系而产生涉及财产分割问题的案件时,一般会按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
2022-05-02 15,340 -
同居期间的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1.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
2022-05-03 15,340
-
01:45
子女如何继承房产
子女继承父母房产的,应当申请登记过户。但是,如果父母生前订立遗嘱或者办理遗赠的,则需要按照父母生前的意愿,继承其所遗留的房产。只有不存在遗嘱或者其他协议的,子女才能对父母的房产进行法定继承。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可知,子女
1,702 2022.04.17 -
01:07
子女如何继承父母的房产
子女继承父母房产的,应当申请登记过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父母若生前订立遗嘱或者办理遗赠的,则需要按照父母生前的意愿继承其所遗留的房产。若不存在遗嘱或者其他协议的,子女对父母的房产进行法定继承。子女不只一位时,对于房
1,661 2022.04.15 -
01:04
多子女如何继承房产
子女继承父母的房产应当申请登记过户,多子女继承房产时,应对于房产可采用共有、适当补偿等方法进行处理,不得损害遗产的效用。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可知,子女办理房屋过户前,需先到父母户籍所在派出所注销户籍,办理死亡证明,再去公
1,0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