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职会扣钱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未满一个月的员工离职,是否可以扣除其生活费住宿费及培训费,要根据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不能扣以上费用,而如果有劳动合同约定扣以上费用,也必须合理合法,否则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违法,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如果不予赔偿,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签劳动合同辞职,也应当遵循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程序进行。因为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准。因此需要和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正式员工提前三十天,试用期员工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辞职。
如果没签了劳动协议,急于辞职可以。但是如果签订了培训协议或者在劳动协议中有其他赔偿约定条款,可能涉及赔偿等问题。劳动者如果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是试用工,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告知单位,且对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劳动者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单位扣除其一个月的工资,属于违法行为,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
-
没有劳动合同急辞职要扣钱吗
如果没签了劳动协议,急于辞职可以。但是如果签订了培训协议或者在劳动协议中有其他赔偿约定条款,可能涉及赔偿等问题。劳动者如果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是试用工,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告知单位,
2020.03.30 104 -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职
未签劳动合同依然不能免除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保费的义务。法律规定只要劳动关系存在,企业就应履行劳动法规定的各项义务。若不履行,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020.11.07 354
-
没签订劳动合同辞职扣工资吗?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本案中未签合同,你方可以主张入职起一个月至你离职期间的双倍工资,最多不超过11个月; 2、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过了试用期需提
2022-07-15 15,340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职要赔钱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辞职需提前30日通知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
2022-02-22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会扣工资吗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合同的双倍工资以及被克扣的工资。 1、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
2022-07-13 15,340 -
没签合同,就辞职会扣钱吗?
未满一个月的员工离职,是否可以扣除其生活费住宿费及培训费,要根据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不能扣以上费用,而如果有劳动合同约定扣以上费用,也必须合理合法,否则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2022-04-06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119 2022.04.17 -
00:58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要从用工满1个月的第二天,到满一年的前一天,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需要从用工那天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没有跟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么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并且需要跟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
6,113 2022.05.11 -
00:53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会从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后不赔偿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
2,2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