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前必须收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开庭前不是必须收监。一般情况下只有符合如下情况才会解除取保候审,故如不是以下情况的,一般不会被收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定,在法院正式开庭之前,没有明令要求,一定要羁押相关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不一定必须羁押,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需要根据要求,按时向执行机关报告情况,当接到法院开庭通知时,按照通知时间及时出庭即可。
根据我国的规定,在法院正式开庭前,并没有明确要求拘留相关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不必被拘留。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取得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需要按照要求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情况。接到庭审通知后,可以按照通知时间及时到庭。
-
法院开庭前要收监吗?
法院开庭前不是必须收监。一般情况下只有符合如下情况才会解除取保候审,故如不是以下情况的,一般不会被收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2020.08.20 255 -
法院开庭前会收监吗
收监是在法院判决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后才会进行的,所以刑事案件到法院后应该是进行审理,而不是对犯罪嫌疑人直接收监。 人民法院要收监的,是需要人民法院作出有罪裁判,并且是需要在发生法律效力以后,才能收监执行的。如果只是人民检察院将案件移送到人民
2020.04.28 210
-
法院开庭前必须收监吗
法院开庭前不是必须收监,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
2022-05-29 15,340 -
法院开庭前必须收监么?
法院开庭前不是必须收监,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四)羁押期限届满
2022-06-05 15,340 -
法院开庭必须收监吗
法院开庭前不是必须收监,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
2022-05-30 15,340 -
法院开庭必须要收监吗
法院开庭前不是必须收监,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四)羁押期限届满
2022-06-05 15,340
-
00:59
开庭前收监有什么征兆
根据我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收监,指关进监狱。羁押罪犯的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罪犯的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法院开庭之前是被取保候审的,
7,667 2022.04.17 -
01:08
开庭前不收监一般是判缓刑吗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宣告缓刑的前提条件是被告人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犯罪分子是累犯,或者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则一律不适用缓刑。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强
2,275 2022.04.15 -
01:01
离婚开庭必须拿到户口本吗
离婚开庭不是必须拿户口本。在离婚案件中,原告提起离婚诉讼时,应当提交双方的身份证,证明原被告的身份;提交结婚证,证明双方的婚姻关系;另根据实际情况提交双方感情破裂的证据、双方共同财产证据、子女身份证明和争取抚养权相关的证据等等。以上证据材料
1,71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