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否违法?有哪些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放高利贷并不违法。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放贷都是利息很高的。 年利率超过36%的民间借贷超过部分法院将认定无效,超36%可以称之为高利贷,高利贷并不违法,只是超过部分将法院认定无效。年利率24%以下的民间借贷法院予以司法保护。 年利率为24%至36%,这个区间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如果要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保护,法院不会保护你,但是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 放高利贷不违法,但是利息过高的高利贷是没有法律保障的。 前面已经提到,高利贷的借者,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小生产者,他们借用高利贷主要用于非生产支出。统治者借高利贷主要是为了维持其奢侈的生活,小生产者借高利贷是为了其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与资本主义借贷资本的用途以及社会主义信用资金的用途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不构成犯罪,只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进行转贷牟利就要犯罪了。 二、一般而言,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认定高利贷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原则上说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了就是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2、高利贷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超过指导利率上限的,即构成高利贷。 3、实践中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对具体的借贷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认定其是否构成高利贷。
-
高利贷是否违法
高利贷是违法。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只是利息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但不构成犯罪: 1、放高利贷是违法的; 2、借款人不需要支付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利息,也不受法律保护; 3、根据有关规定,我们普遍认为利率高于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是
2022.04.14 741 -
高利贷是否违法
高利贷是违法的。 高利贷是指放贷人向贷款人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高利贷本身属于民法问题,放贷人在放贷期间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再以高利转贷给他人,以违法的手段获得高额的利息,就构成了高利贷转罪。此时高利放贷就由民事问题上升为刑事责任,所以
2021.04.05 152 -
高利贷的情形有哪些,放高利贷会有什么后果
高利贷的情形如下: 1、借贷利率超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 2、计算复利; 3、以他人资金转手高利出借。放高利贷的后果如下: 1、高利贷是不但不受国家法律保护,还要严厉打击,可知
2021.03.04 215
-
高利贷是否违法
放高利贷赚钱是违法的。法律禁止高利贷。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的,属于高利贷。借款人可以不支付这部分利息,法律不保护这部分利息。
2021-11-05 15,340 -
高利贷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高利贷不一定是无效合同。法律不保护高利贷部分的利息,但不属于高利贷部分的利息仍然有效。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违法、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贷款人从金融机构提取贷款合同;以及无贷款资格的贷款人向不特定对象提供贷
2021-11-10 15,340 -
什么是高利贷,放高利贷是否违法
1、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这些现今称为“放数”的放债人,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发放高利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中的“借出”。 2、高利贷的行为
2022-03-15 15,340 -
高利贷利息是否违法
关于高利贷是否违法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
2022-04-01 15,340
-
01:07
合同违约有哪些情形
合同违约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 2、由于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而造成违约的情况; 3、由于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的违约。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导致当事人造成误解或
2,349 2022.04.15 -
01:34
专利权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专利权终止分为保护期限届满的终止和保护期限届满前的终止。不同种类的终止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保护期限届满的终止是因为专利具有保护期限,在保护期内,任何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都不能为生产、经营使用他人
2,761 2022.04.15 -
01:05
股东侵害公司利益情形有哪些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
2,51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