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超过两年过户要收过户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协议超过两年过户是否收税要依据房产的权属以及过户的对象而定。如果是将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从夫妻一方过户到另一方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其不需要缴纳契税;如果不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是过户给第三人的,需要按照正常的房屋过户缴纳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协议超过两年过户是否收税要依据房产的权属以及过户的对象而定。如果是将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从夫妻一方过户到另一方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其不需要缴纳契税;如果不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是过户给第三人的,需要按照正常的房屋过户缴纳税款。
离婚协议超过两年过户是否收税,要依据该房产的权属以及过户的对象而定。如果是将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从夫妻一方过户到另一方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其不需要缴纳契税;如果不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是过户给第三人的,需要按照正常的房屋过户缴纳税款。
-
离婚协议书超过2年过户
凭离婚证书和离婚协议书,无法证明对方房产过户的真实意思,房屋管理部门无法审查协议的真实性。如果对方不配合,当事人可以以不履行离婚协议为由向法院起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1.04.10 332 -
-
离婚协议书超过2年是否过户收税
当事人在签订离婚协议书超过2年后过户,对属于夫妻共有的房产,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的,不征收契税。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房产,离婚时房屋权属发生变化的,应按赠予征收契税。
2020.11.21 166
-
离婚协议书超过2年过户收税吗
要看这个房产的权属是怎样的。 1、对《婚姻家庭法》中规定属于夫妻共有的房产,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是房产共有权的变化,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的房屋产权转移行为,对离婚后原共有房屋产
2022-05-30 15,340 -
离婚协议书超过2年过户会不会收税呢
要看这个房产的权属是怎样的。 1、对《民法典》中规定属于夫妻共有的房产,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是房产共有权的变化,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的房屋产权转移行为,对离婚后原共有房屋产权的
2022-05-26 15,340 -
离婚协议书过户一年后收取税费吗?
离婚协议超过两年过户是否收税,要依据该房产的权属以及过户的对象而定。如果是将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从夫妻一方过户到另一方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其不需要缴纳契税;入股不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是过户给第三人的,
2022-06-10 15,340 -
财产协议书超过2年过户要交税吗
这取决于房地产的所有权。1、《婚姻家庭法》规定属于夫妻共有的财产,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的财产所有权归一方,是财产共有权的变化,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的财产所有权转移。,离婚后,原共有房屋产权的所有
2021-12-02 15,340
-
01:16
协议离婚房产需要过户吗对于协议离婚房产是否需要过户,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情况下,协议离婚房产需要过户。离婚房产需要过户的,首先需要办理离婚房产析产,离婚房产析产是离婚房产过户免征契税的证明。如果不是因为离婚分得的房产,在房产过户时就需要缴纳契税。办理完离婚房
847 2023.01.04 -
00:54
离婚协议可以过户房产吗协议离婚也是可以办理房屋的过户的。不管男女双方是通过协议离婚还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离婚之后房屋都需要办理过户手续。如果男女双方是协议离婚的,那么相比诉讼离婚的方式,办理房屋的过户手续就多了一个公证的流程,也就是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办理析产
3,854 2022.04.15 -
00:53
协议离婚房产如何过户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两种方式,通过不同方式离婚的,办理房产过户的手续也不同。如果当事人是在协议离婚后,要办理房产过户的,应当准备好以下材料:离婚协议书、离婚证、财产归属协议、房产证、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准
1,63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