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搜查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搜查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1、非法搜查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故意,不能由间接故意或者过失构成; 2、非法搜查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非法搜查他人身体和住宅的行为,所谓搜查,是指搜索检查,既包括对他人身体的搜查,如摸索、掏翻等,又包括对他人住宅的搜查,如搜索、翻看、检查、挖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出借枪支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为: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的行为;客观要件为:在客观上的表现为有出租或者出借自己合法配有的枪支或者单位合法配有的枪支的行为。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非法”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者没有法律根据。“侵入”主要指未经住宅权人同意、许可进入他人住宅,以及不顾权利的反对、劝阻,强行进入他人住宅。侵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破门而入、翻窗而入,强行闯入等等。侵入的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能是秘密的,但是构成本罪并不以实施暴力为必要条件。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侵入或不退出行为,违反了权利人的意思,或破坏他人住宅的安宁,而积极侵入或消极不退出,就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毒品。持有所谓毒品,是指行为人持有毒品时,没有合法的根据;或者说,行为人持有毒品,不是基于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或允许。如果行为人合法持有毒品,则不构成犯罪。即依法生产、使用、研究毒品的人持有毒品时,
2020.07.01 189 -
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1.04.01 302 -
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直接故意; 3、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4、客观上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2020.06.08 164
-
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1、客体要件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侵犯的客体为双重客体,即国家的发票管理秩序和税收秩序。 2、客观要件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发票管理法规,实施了非法制造
2022-05-16 15,340 -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分别是,主观要件行为人出于直接故意;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搜查他人身体和住宅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此罪的
2022-06-06 15,340 -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分别是,主观要件行为人出于直接故意;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搜查他人身体和住宅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此罪的
2022-06-02 15,340 -
逃税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逃税罪的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缴纳应缴的非法获利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逃税罪的客观要件,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
2022-05-25 15,340
-
00:49
销售假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有哪些规定1、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销售者违反国家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销售假药的行为是指一切有偿提供假药的行为。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即符合本罪成立的法定结果,这说明本罪在犯罪形态上属危险犯。而销售假
739 2022.04.17 -
01:15
非法搜查罪的认定标准非法搜查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他人身体、住宅进行搜查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搜查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隐私权; 第二,在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搜查他人身体和
1,121 2022.04.15 -
01:08
徇私枉法罪有哪些客观表现形式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到追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徇情,仍然对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的,就属
1,78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