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租人应当如何正确使用租赁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使用会有相应的条款约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第七百一十条规定,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第七百一十一条规定,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民法典》第七百一十条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一条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承租人应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无约定的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由当事人事后达成补充协议来确定;不能达成协议的,按合同的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应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
-
承租人应当怎么使用租赁物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租赁物的使用有相应的条款,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应当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
2022.04.14 337 -
承租人应当怎样使用租赁物?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使用会有相应的条款约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
2021.04.09 222 -
承租人使用租赁物致人损害
如果说承租人在使用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租赁物,造成第3人受伤的,一般房东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在使用过程中租客一定要按照房东的嘱咐使用家具。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用途。租赁合同是继续性合同,在其存续期间,出租人有继续保持租赁物的法定或者约定
2021.04.15 470
-
承租人应当如何使用租赁物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使用会有相应的条款约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
2022-05-12 15,340 -
租赁人应当如何使用租赁物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使用会有相应的条款约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
2022-06-05 15,340 -
承租人应如何使用租赁物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使用会有相应的条款约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
2022-06-04 15,340 -
承租人应该如何使用租赁物
一般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物使用会有相应的条款约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九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
2022-05-25 15,340
-
00:54
哪种租赁不可以豁免确认使用权资产融资租赁不可以豁免确认使用权资产。租赁期小于一年或低价值租赁,单项租入资产价值低于人民币30000元,基于IFRS猜测的金额,等值5000美元的,可以豁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按照直线法或其他系统合理的方法计入当期损益。房屋租赁合同,包
3,183 2022.04.17 -
01:13
租赁合同承租人违约怎么办租赁合同承租人违约的话,出租人首先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双方约定的违约责任,也可以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要求对方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具体来说,如果双方事先约定了合同的违约金条款,这时候当承租人出现了违约的行为,出租人当然可以请求对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1,331 2022.04.15 -
01:43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管辖该如何确定确定纠纷案件的管辖法院,首先应确定地域管辖,即应当由何地的法院管辖,其次再确定级别管辖,即哪个级别的法院对该纠纷案件有管辖权。 关于房屋租赁合同的地域管辖问题,一般的民事案件中,案件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1,71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