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租房2次提取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公积金是可以一年提取一次的,但一次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公积金余额。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也能提取公积金: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公积金是可以一年提取一次的,但一次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公积金余额。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也能提取公积金: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等。
租住商品房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要求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 职工携带结婚证或单身声明(单身声明由单身职工在柜面窗口签字)、离异职工携带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身份证、本人公积金缴存银行借记卡(I类)至缴存银行提取网点办理。 也可在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南京公积金” APP、“我的南京”APP或“江苏政务”APP上办理。
-
第二次提取公积金时间
第二次提取公积金的时间需要一般是间隔为一年。第二次提款的时间以收到上次付款的月份为准。提取公积金要有银行贷款合同的证明材料,购房合同、购房发票、银行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2020.04.23 451 -
-
公积金一年可以提取2次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积金一年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提取2次。根据购买房屋的性质来考虑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如果是商业贷款购买房屋的,一年可领取一次公积金,每次可以提取上一个年度的还贷款金额。如果是偿还房子贷款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一年可以领取一次公
2021.10.11 4,381
-
公积金一年能提取2次
的提取分不同情况,提取额度次数也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1、购房并使用房贷的情况提取住房公积金,每月可提取一次,累计提取总额不应超过实际发生的住房支出。 2、购房一次性付款的情况下提取住房公积金,职工及
2022-08-26 15,340 -
一年可以提取2次住房公积金吗
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分为不同的情况,提取金额的数量也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1。购买和使用抵押贷款提取住房公积金,每月可提取一次,累计提取总额不得超过实际住房支出。2、提取住房公积金,员工及其配偶可每季度
2021-12-12 15,340 -
租房时公积金怎么提取
租房提取公积金的流程: 1、职工向单位申请提取公积金; 2、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 3、职工应当持原单位出具的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4、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
2022-06-10 15,340 -
租房提取公积金
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提取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现在,无房一族只要提供本人及配偶名下无房产的证明,就可以提取公积金。租房提取公积金需要
2022-03-12 15,340
-
01:29
住房公积金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流程如下: 1、如果是第一次提取住房公积金,需要准备以下资料:身份证、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和配偶的住房公积金提取证明,以后提取还需要提供本人的《住房公积金提取记录单》; 2、带齐上述材料后到单位的公积金经办人员处办理公积金支取手
74,868 2022.04.17 -
00:58
住房公积金全部提取住房公积金全部提取,第一种方法是可以向自己工作的公司寻求帮助,让公司出面帮忙提取公积金。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委托他人来帮助提取个人公积金。还有一种比较独立的方法就是自己直接去提取公积金。如果公积金激活了就可以直接去公积金提取部门直接提取了。根
3,208 2022.05.11 -
01:52
住房公积金怎么提取提取住房公积金时,根据提取原因的不同,所需提供的资料也不相同。以提取公积金最常见的形式购房为例,因购房而申请提取公积金时应提交下列材料:1、本人及配偶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2、授权银行查询征信的授权书。3、公积金提取申请书。4、房屋的产
179,59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