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承租人死亡变更承租人的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天津市出台公有住房变更承租人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扩大了法定承租人范围,对于保障承租人合法权益、化解家庭纠纷将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该补充规定与《天津市公有住房变更承租人管理办法》中“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承租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申请过户”的规定相比,进一步放宽了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过户申请变更承租人的条件。 据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介绍,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过户申请变更承租人的放宽条件主要有:一是承租人子女已故的,已故子女的配偶、子女也可以申请过户。二是承租人死亡时,户籍在承租人承租的公有住房内的承租人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外的亲属,经符合过户条件的家庭成员同意,共同签订同意过户协议书,公证后也可以申请过户。三是符合过户条件的家庭成员仅有一人的,应当做过户声明,并进行公证。 符合过户条件的家庭成员中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符合过户条件的家庭成员申请过户时,家庭成员应当达成一致过户意见,并承诺保证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该公有住房的生活居住,对上述意见和承诺进行声明公证后,可以申请过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变更公房承租人需满足的条件: (1)原承租人死亡或外迁; (2)与原承租人为同一户籍; (3)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员; (4)与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一年以上; (5)没有其他住房; (6)经满足条件的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出租人同意并办理变更登记。
-
租赁房承租人变更规定
公租房变更承租人条件: 1、原承租人死亡或外迁; 2、与原承租人为同一户籍; 3、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员; 4、与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二年以上; 5、没有其他住房。公租房变更承租人准备材料 (一)申请人户籍簿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图章; (二
2020.02.07 446 -
公租房原承租人死亡变更承租人需要哪些材料
公租房原承租人死亡变更承租人需要的材料有: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本;原公有住房租赁合同;原承租人死亡证明;公有住房变更承租人申请书。
2020.06.07 230 -
公租房变更承租人
承租家庭推举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承租人,填写变更书面申请,明确变更原因。产权单位核定家庭各项费用均已结清后,收齐承租人身份证、户口本、租赁合同、死亡证明、共同申请人同意变更意见书等材料后,报送到承租家庭原申请户籍所在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
2020.10.29 533
-
公产房承租人死亡后,如何变更承租人,公产房变更承租人的法律规定
公产房的承租主要由地方法规调整,各地省市的公产房政策不一样,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调整,天津市现在适用的是2007年7月1日期实施的《天津市公有住房变更承租人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公有住房承租
2022-03-07 15,340 -
公房承租人死亡变更承租人条件
第五条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或者户籍迁出本市的,承租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等亲属,可以申请办理变更承租人过户手续。 公有住房使用权过户只能由一人提出申请,符合过户条件的人员有两人以上(含两人)的,应当达成一
2022-03-19 15,340 -
公房承租人死亡如何变更承租人
根据《天津市公有住房变更承租人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或者户籍迁出本市的,承租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申请过户。公有住房使用权过户只能由一人申请过户,符合过户条件的家庭成员有两人
2022-02-02 15,340 -
公房承租人死亡变更
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后,承租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可申请过公有住房使用权过户只能由一人申请,符合过户条件的家庭成员有两人以上(含两人)的,达成一致意见后可申请过户。申请人应提交:申请人户籍簿及身份证、图
2022-01-08 15,340
-
01:10
怎么变更房产法定继承人变更房屋法定继承人,继承人需要办理以下手续:一、在户籍部门注销户籍,办理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二、在当地区级或者市级公证处办理继承权的公证证明。房产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办理继承权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被继承人死亡证明;2、房屋产权
1,790 2022.04.15 -
01:10
公租房能继承吗公租房不属于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公租房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又或者是集体,因此公租房承租人的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不可以继承公租房。但需要注意的是,继承人可以继续承租该公租房,这就是公租房承租权的继承。一般来说,公租房承租权可以
2,013 2022.04.17 -
00:52
老人房子的继承规定老人去世后,首先必须将老人及其配偶的一半财产分开,作为老人的财产。老人去世后,如果老人有合法意愿,该遗产应视为遗嘱。如果没有遗嘱,继承将根据合法继承进行划分。如果老人的父母已经去世,那么老人的遗产应该由配偶和孩子的遗产继承。遗产按照下列顺序
1,7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