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处罚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要件是: 1、主体要件: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是过失; 3、客观要件: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造成珍贵文物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4、客体要件:侵犯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处罚: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涉嫌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所谓后果严重是指造成较多的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的;致使珍贵文物流失国外的;造成特别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的;由于珍贵文物被毁,给历史、艺术、科学研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社会影响极坏,流失的文件已无法追回,等等。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怎么处罚?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是指文物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导致国家 一、 二、三级珍贵文物损
2020.11.18 119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处罚标准?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处罚标准: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对象为珍贵文物,毁损一般的文物,不构成本罪。珍贵文物,
2020.02.08 116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如何处罚?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可构成该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020.10.29 68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处罚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处罚: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
2022-05-11 15,340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怎么处罚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处罚: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
2022-06-03 15,340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怎样处罚
构成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追究责任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该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的主观心态为过失;该罪要求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才进行量刑处罚。
2022-06-09 15,340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处罚数量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处罚: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
2022-06-06 15,340
-
00:57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如何处罚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海关的规定要求,躲避海关的监管,非法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我国规定的珍贵动物、以及珍贵动物制品,进、出国境的行为;珍贵动物,主要是针对中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以及虽然不属于我国的特产,但在世界上已
562 2022.04.17 -
00:57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判几年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海关的管理规定,为了逃避海关监管和检查,通过非法的手段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我国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珍贵动物,指的是中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及虽然不属于中国的特产动物,但在世
877 2022.04.17 -
01:27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怎么判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指行为人违反了海关的管理规定,逃避海关监督管理,非法携带、邮寄、运输我国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珍贵动物,主要指中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及虽不是中国特有,但在世界上已经被列为珍贵濒危种类的野生
1,1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