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是自判决之日起算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是离婚诉讼当中,需要对孩子抚养费问题一并作出处理的话,那么抚养费应当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算。但要是属于追计抚养费的诉讼,那么应该从应付抚养费之日起计算。因此,孩子抚养费并不一定就是从判决之日起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是离婚诉讼当中,需要对孩子抚养费问题一并作出处理的话,那么抚养费应当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算。但要是属于追计抚养费的诉讼,那么应该从应付抚养费之日起计算。因此,孩子抚养费并不一定就是从判决之日起开始计算。
孩子抚养费并不是自判决之日起算。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离婚诉讼当中,需要对孩子抚养费问题一并作出处理的话,那么抚养费应当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算。但要是属于追计抚养费的诉讼,那么应该从应付抚养费之日起计算。
-
小孩抚养费是从判决之日起算起吗?
孩子抚养费并不是自判决之日起算。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离婚诉讼当中,需要对孩子抚养费问题一并作出处理的话,那么抚养费应当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算。但要是属于追计抚养费的诉讼,那么应该从应付抚养费之日起计算。
2021.04.12 233 -
孩子抚养费一般从判决之日开始算起吗
不是自判决之日起算孩子抚养费。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离婚诉讼当中,需要对孩子抚养费问题一并作出处理的话,那么抚养费应当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算。但要是属于追计抚养费的诉讼,那么应该从应付抚养费之日起计算。
2021.01.10 332 -
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吗
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是错误的。准确的来讲,《刑法》规定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执行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020.05.16 310
-
缓刑判绝之日算还是报道之日算的,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吗?
不是按照法院宣判的日期计算也不是按去司法所报道的日期计算,而是按照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计算,《刑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追问 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是什么时
2022-08-08 15,340 -
死缓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吗
在刑法五种主刑中,只有死缓的表述是“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意思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个两年的起算时间是指判决确定之日,也是判决生效之日开始计算,未犯新罪的减刑为无期或者有期徒刑。 第五十一条【死缓期间
2022-01-21 15,340 -
抚养费计算至独立之日止吗
子女抚养费给付的期限一般是至子女年满十八岁,但如果子女年满十八周岁后仍尚未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需继续给付。其中包括以下情形: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
2022-05-12 15,340 -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
2021-09-30 15,340
-
01:04
起诉离婚孩子抚养权一起判决吗夫妻二人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夫妻关系,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是否会一并判决,需要看夫妻二人是否已经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协商一致。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如果夫妻二人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已经协商一致,那么法院不会对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做出一并
596 2022.04.17 -
01:43
离婚时抚养费怎么判决在离婚诉讼中,法院一般会判决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定时给付抚养费。具体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根据父母的负担能力、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来确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
912 2021.04.25 -
01:26
起诉离婚抚养费怎么算夫妻其中一方通过起诉离婚的方式与另一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子女支付一定的抚养费。一般来说,子女抚养费具体数额的计算方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以下因素影响较大:1、子女的实际生活所需;2、父母的负担能力;3
1,071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