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女方应如何支付抚养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协商不成,让对方到法院起诉离婚,根据法院的判决支付抚养费。 参考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2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8.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9.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详谈电话或短信联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为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定期支付抚养费,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一次性给付,一次性给付的抚养费的总数要以能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或者能独立生活为止;如果是定期给付的,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 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离婚后男方要定期支付子女抚养费,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也可以一次性给付,以需要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为止,计算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并一次性给付完毕。
-
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该如何支付抚养费
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支付抚养费的方式是:一般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有固定收入的,抚养一个子女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
2021.02.20 149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如何支付
离婚后父母仍有负担子女抚养费的责任,抚养费主要包括教育费、生活费和医疗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根据收入状况分为: ①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
2021.04.05 160 -
如何支付离婚后子女抚养费
离婚后,父母仍有责任承担子女抚养费,主要包括教育费、生活费和医疗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按收入状况分为: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额一般为月总收入的20%-30%;抚
2022.01.08 228
-
离婚后女方抚养费如何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八条规定,抚养费应当定期支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支付。第九条规定,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以用其财产折扣子女抚养费。抚养
2021-12-03 15,340 -
离婚后女方如何支付子女抚养费
离婚支付子女抚养费的标准是: 1、抚养两个以下子女,抚养费标准一般为月总收入(无固定收入的,按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的20%至30%; 2、抚养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标准为月总收入(无固定收入的
2021-11-23 15,340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如何支付
我国《婚姻法》第30条规定:“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双方达不成协议或协议无效需由人民法院判
2021-05-17 15,340 -
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如何支付抚养费
离婚后为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定期支付抚养费,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一次性给付,一次性给付的抚养费的总数要以能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或者能独立生活为止;如果是定期给付的,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
2022-05-12 15,340
-
00:58
抚养费如何支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抚养费的给付方式分为定期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定期给付的,一般给付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如果有经济条件的,也可以一次性给付。另外,如果父母双方已经约定好抚养费给付方式和金额,但是给付抚养费的一方下落不明或者暂无经济收入的,可以用
1,379 2021.04.25 -
01:13
离婚判决后对方不支付抚养费
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离婚之后支付孩子抚养费是一方的义务,应该严格按照约定好的内容或者法院判决的内容,按时支付实际的抚养费,如果一方实在无经济能力或者下落不明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一般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的抚育费;如果一方拒绝支付
700 2021.04.25 -
00:51
离婚子女抚养费支付标准2021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些标准来确定的,承担抚养费的一方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
2,8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