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手术费用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的赔偿标准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如何赔偿根据目前司法实践,法院一般要求实际发生后再另行主张。如果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出具证明或是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的,法院可以在审理时可以予以采信。一般而言,医院出具的证明往往比鉴定机构鉴定的数额要高,所以受害人在出院时最还能让医生出具二次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的证明。如果医院不给出具证明的,可以进行二次诉讼,诉讼时以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为准。交通事故二次手术费诉讼时效从损失确定之日起算,也存在问题,就是后续治疗。
如果事故中肇事方是全责,第一次手术费他出的,那么第二次手术还是找肇事方要钱。但肇事方又不给了,可以自己先拿钱把手术做了。等伤彻底治愈后,在和对方一块算总账,肇事方不配合的,或者不给钱的,可以到法院起诉他,法院会判决肇事方赔偿你所有的损失。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其次,对于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身损害,主要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精神损害赔偿等。建立的基础是伤残等级鉴定基础之上。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是指交通事故当中肇事者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
-
车祸二次手术的误工费要怎么算?
车祸中的受害人若进行二次手术,则误工费应当计算根据其误工的时间和收入状况进行数额的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2020.07.22 281 -
车祸二次手术费用由谁承担
如果事故中肇事方是全责,第一次手术费他出的,那么第二次手术还是找肇事方要钱。但肇事方又不给了,可以自己先拿钱把手术做了。等伤彻底治愈后,在和对方一块算总账,肇事方不配合的,或者不给钱的,可以到法院起诉他,法院会判决肇事方赔偿你所有的损失。
2020.05.27 365 -
手术失败费用怎么算
手术的失败并非都属于医疗事故,如果是违背科学治疗,根据医院提出的手术方案治疗的行为造成患者机能损害的,就是医疗事故。但医院提出的手术方案有科学依据,患者同意,只是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可能或不确定因素而造成失败的,不属于医疗事故。所以对于手术失败
2020.10.20 964
-
发生车祸手术赔偿都有哪些?费用怎么算?
发生车祸手术赔偿一般包括几个方面,(一)医疗费 事故发生后入住的医院出具的正式发票+病历卡,姓名要与事故认定书上一致,如果转院的要证明必要性或以就近就医原则。自行从药店的支出一般得不到支持,交强险以外
2022-08-03 15,340 -
车祸轻伤后的二次手术费怎么算
1、分为两个部分。 2、第一部分你可以独立起诉,向肇事方和保险公司索要赔偿,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起诉时,你要先申请评残和申请鉴定二次手术的费用
2022-03-23 15,340 -
车祸一年后二次手术费用怎么办
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包括一年后的二次手术和医疗费用;如果协商不成的话,可以通过诉讼解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后续治疗费、交通食宿费、
2022-01-18 15,340 -
车祸二次手术误工费是如何计算??
车祸二次手术误工费一般需要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进行计算,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2021-08-10 15,340
-
01:02
二手房交易费用怎么计算二手房交易涉及到的税费种类比较多。从买方角度来说需要缴纳契税,印花税等。从卖方来说需要缴纳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印花税一般是成交价或者是评估价的万分之五,印花税是买卖双方都需要缴纳的。契税需要根据房屋的面积来确定缴纳的比例。营业税一
2,689 2022.04.15 -
01:17
车祸营养费怎么赔偿交通事故的营养费的赔偿标准一般会按照根据所在地居民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计算。因为营养费的具体计算标准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说明,同时也不能从医学角度加以论证事实,所以具体还会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的,如果交通事故的受害人
3,224 2022.04.17 -
01:01
痔疮手术费用医保可以报销多少痔疮手术费用医保可以报销: 1、在职职工,到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18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50%; 2、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70%; 3、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130
21,80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