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是诈骗团伙犯罪所得仍不知情的该当何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法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刑法修正案(六) 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 补充规定(三)法释〔2007〕16号 第312条(《刑法修正案(六)》第19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取消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罪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知情诈骗团伙成员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主观上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不知情诈骗团伙成员不构成诈骗。判刑标准: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不知情诈骗团伙成员怎么定罪
不知情诈骗团伙成员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主观上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020.05.04 164 -
明知是金融诈骗犯罪所得仍为其提供资金账户犯什么罪
犯洗钱罪。明知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1.03.15 188 -
如何证明诈骗不知情
如果真的不知道,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是否知道,不仅取决于我如何供述和辩护,还取决于其他犯罪嫌疑人如何说话,证人如何证明,受害者如何指控。知情包括真知情和应该知情。若属于应当知情的,也构成共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
2022.04.14 1,461
-
知情不明知掩饰犯罪所得如何辩护
Y 先看有没有“不明知”的无罪辩护理据。 掩饰犯罪所得罪:要看是否明知处理的是赃物。明知是指“知道”或者“有证据证明推定知道”,不包括“过失不知道(即应当知道而因为过失确实不知道)”,更不包括“无过失
2022-03-19 15,340 -
明知是犯罪所得而获取的财物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的,应当如何认定
以下是德州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为你所作的解答,请你认真研读: 本罪的主观方面 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
2022-04-28 15,340 -
明知是犯罪所得但是收取了赃款并明知是犯罪所得的应该如何定罪处罚
这叫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等掩饰、隐瞒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2022-04-28 15,340 -
诈骗罪从犯不知情
诈骗从犯一般比主犯判的轻,但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知道判多久。从犯是主犯的对称和共犯类型之一。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数额较大的,处
2021-12-05 15,340
-
01:04
犯团伙诈骗罪怎么判刑
团伙诈骗中的员工属于共同犯罪里面的从犯。一般是以诈骗罪进行定罪,量刑标准为如果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那么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行为人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那么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379 2022.04.17 -
01:07
诈骗团伙罪判多久
诈骗团伙就是诈骗罪的共同犯罪,对团伙诈骗的量刑要分两步确定:首先,审判机关要根据诈骗金额的大小,对诈骗罪的主犯具体量刑。第二,在团伙诈骗中只发挥了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比照主犯的量刑对从犯从犯、减轻处罚。其次,根据诈骗
963 2022.04.17 -
01:06
不知情参与诈骗获利了有罪吗
不知情参与诈骗获利了一般没有罪,不会对其判刑,因为其没有犯罪的主观意识,一般不会认定其构成诈骗罪,其是否知情需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据相关的证据而定的,诈骗罪是具有主观故意的意识才成立的。是否知情,不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辩解,还要看其他犯罪
2,58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