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应注意些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试用期间,要注意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设定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水平设定试用期。试用期内,劳动者表现突出的,可以申请提前转正。试用期超过法定长度的,可以主张按照正式工资支付工资的权利。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试用期过长或与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不符。有关劳动法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而且所约定的试用期必须与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相符,具体为:劳动合同期限不满六个月的,不得设立试立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满立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满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劳动合同期限是三年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合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个人试用合同无效;第二,聘用期限应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最长不超过6个月;第三,资金担保不合法,可以酌情提供担保人;第四,试用期内,企业必须有理由辞退,员工可以无故离职;第五,正式合同应当有完整的条款,以便日后发生矛盾可以加以核实。
-
约定试用期应注意什么
约定试用期要注意试用期期限一般在1-3个月之间,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具体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而定。试用期间劳动者有突出表现的可以申请提前转正,试用期限超过法定长度可以主张按照正式工的工资发放薪酬的权利,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2020.04.18 108 -
约定试用期应注意哪些
约定试用期要注意的事项如下: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
2020.03.23 95 -
员工试用期应该注意什么
约定员工试用期注意事项: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他。
2020.05.03 172
-
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试用期期间应注意什么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对于求职者来说,在此期间,不仅要了解工作内容,还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那么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试用期期间应注意什
2022-05-16 15,340 -
试用期要注意些什么
试用期的主要注意事项就是试用期的期限。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时间为一年一下三个月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一个月。满一年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的,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2022-07-23 15,340 -
试用期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关于试用期必须要注意下列问题:双方当事人不能口头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
2022-07-04 15,340 -
职工试用期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下列问题: 1、试用期解除合同的问题。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合同,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试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否则不得解除试用期合同。 2、试用期期限问题。试用期可以根据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确定,但
2022-06-20 15,340
-
00:53
买房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购房前,购房者应当首先确认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如果是代理销售的机构,还必须要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授权销售委托;其次,购房者在缴纳商品的购房款,签订相关合同,认购书意向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审查,特别是关于自身权利义务和
596 2022.05.18 -
01:05
买房付定金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了买到合适的房子,不少购房者在看房后就会匆匆的交付定金,而等到事后冷静下来,却又十分后悔交付了定金。因此,在决定是否交纳定金以及交纳定金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明确具体的交易细节,在交付定金的时候,买卖双方一般都会签订
540 2022.04.17 -
01:17
写合同应该注意什么写合同应该注意什么 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合同的具体内容。因为合同的具体内容涉及到责任承担问题,只要合同是双方自愿订立的,成立之后的合同就会生效。双方当事人都需要受到合同的约束。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当事人,需要承担相应
2,3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