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公司财产,公司可以直接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属于职务侵占罪。如公司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案情简单、罪行轻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这种起诉属于自诉案件。一、问题中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形:如果公司要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需要具备一个必要条件,案情简单、犯罪较轻、证据充足。二、《刑诉法》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第二百零四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三、《刑诉法》对自诉案件的处理方式:第二百零五条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股东侵占公司财产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股东任职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向法院提起自诉。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或者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有权提起自诉。
-
公司欠款可以直接起诉吗
公司拖欠工资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且未有书面欠条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
2020.10.27 379 -
子公司欠钱可以直接起诉母公司吗
子公司欠债不可以起诉母公司。因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应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欠债之后应以子公司的全部财产为限承担责任。所以,子公司欠债不可以起诉母公司。
2020.08.08 804 -
私企侵占公司财产案公司侵占公司财产罪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020.10.05 380
-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可以直接起诉吗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属于职务侵占罪。如公司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案情简单、罪行轻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这种起诉属于自诉案件。一、问题中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形:如果公司要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在司法实
2022-04-10 15,340 -
侵占公司财产罪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属于职务侵占罪。如公司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案情简单、罪行轻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这种起诉属于自诉案件。一、问题中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形:如果公司要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在司法实
2022-05-10 15,340 -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属于职务侵占罪。如公司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案情简单、罪行轻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这种起诉属于自诉案件。一、问题中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形:如果公司要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在司法实
2022-05-08 15,340 -
公司侵占公司财产可以向法院起诉吗?
应当以职务侵占罪定罪,法定刑有期徒刑五年以上。 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
2022-08-14 15,340
-
01:34
构成侵占公司财产罪该怎么处罚
侵占公司财产罪量刑处罚标准有以下三点: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
5,754 2022.09.06 -
00:57
公司被起诉还可以申请破产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法人进入破产程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二是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只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利害关系人就能申请该企业法人进入破产程序,至于是否存在正在进行或者准备进行的诉讼,则不
1,606 2022.04.17 -
01:00
有借条可以直接起诉吗
有借条可以起诉,但是不一定能胜诉。民间借贷纠纷,主张还款的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关债权凭证,即借条。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出借款项已实际支付给借款方,并提供回单凭证等证明。最好明确知悉借款方身份信息,以便于法院通知被告应诉,也便于后续判决生效后的执
3,74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