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被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暂缓执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7条、第108条规定,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担保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本案无牵连;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行政拘留的处罚申请暂缓执行的情况为: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且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经担保后可以决定暂缓执行。
满足以下条件的,行政拘留可以暂缓执行:被执行人应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拘留决定而提起了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被拘留人提出申请要求暂缓执行拘留。公安机关认为对被拘留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供了担保人,或者按照规定缴纳了保证金。
-
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 (五)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 (六)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2020.07.25 213 -
什么情况可以暂缓执行行政拘留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口头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予以记录,并由申请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2020.04.08 232 -
什么情况下可以暂缓行政拘留
在当事人提出申请后,公安机关认为实行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并由当事人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提交保证金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对其进行行政拘留的暂缓执行。
2020.04.12 159
-
行政拘留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暂缓执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了暂停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被处罚人向公安机关申请暂停行政拘留后,公安机关认为暂停行政拘留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被处罚
2021-10-29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行政拘留暂缓执行
1、被拘留人依法申请了行政复议或者提起了行政诉讼。 2、被拘留人提出了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3、公安机关认为对被拘留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 4、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依法提出了符合法定
2021-06-26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是什么?
政拘留暂缓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被拘留人依法申请了行政复议或者提起了行政诉讼。这是适用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前提条件。如果被拘留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则不得适用行政拘留暂缓执行。同理,
2022-03-03 15,340 -
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六)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具体来说
2022-07-18 15,340
-
01:01
行政拘留在哪里执行?治安行政拘留的地点是拘留所,会让公安机关把被拘留人移送执行。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行政拘留一般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
7,159 2022.05.11 -
00:55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判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一般在犯罪分子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犯罪情节轻微,具有悔罪表现,也没有再犯危险性,而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不利影响的时候,可以适用缓刑。但是该犯罪分子不能是累犯,或者犯罪集团的首要
1,087 2022.04.17 -
01:08
合同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终止有以下情形的,可以终止合同: 1、双方已经履行了债务; 2、抵销权人行使了债务的抵销权; 3、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债务人按照法律规定将标的物提存; 4、债权人单方面地免除债务人的债务; 5、债权债务归于同一人; 6、其他标志着合同的权利义务关
838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