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薪金所得怎么扣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此,工资薪金所得应当是当月实际取得的工资收入,扣除费用标准2000元的余额依照5%-4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故,1、当月应得工资是1000元,应纳税所得额=1000-2000小于0,不纳税。 2、当月应得工资是2100元,应纳税所得额=2100-2000=100,应纳个人所得税=100*5%=5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算法:个人需缴纳的税款=其应纳税所得额*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而应纳税所得额=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额-五险一金-各项费用扣除。
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是: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即工资-五险一金-5000-其他,具体需要扣除公积金与社保进行计算。
-
个人所得税扣了180工资薪金怎么算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
2020.05.15 1,404 -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标准?
月度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标准的计算方法: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应纳税所得额=单位计算的工资薪金总收入-扣除项目。3、单位计算的工资薪金总收入: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聘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
2020.06.10 251 -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标准
工资薪酬是属于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的项目。根据最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升高到每月五千元、每年六万元。也就是说,应纳税所得额中的工资薪酬部分,需要减去对应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来计算应纳税额。简单的来说,就是每月的工资减去五千元
2021.04.27 1,406
-
工资薪金所得税怎么扣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
2022-07-20 15,340 -
工资薪金所得税可以补扣吗
对于未扣的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要及时补扣,否则税务机关将按照《税收征管法》第69条进行处罚。对于离职员工无法补扣个人所得税的,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第
2022-08-21 15,340 -
工资薪金所得税怎么算
工资薪金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5000元),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那部分收入金额,由工资收入减去五险一金,再
2022-06-14 15,340 -
工资薪金所得税怎么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总工资-三险一金-免除额三险一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快速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相应的税率和扣除额,以总工资5
2021-10-25 15,340
-
01:14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的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
11,575 2022.05.11 -
01:20
企业所得税扣除标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16,142 2022.04.15 -
01:37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为: 1、子女教育一般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进行定额扣除,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人作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各按50%进行扣除。 2、属于继续教育学历的,按每月400元进行定额扣除;如果是职业资格教育的,在取得
113,52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