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生效要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如下: 1、订立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具备缔约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合法; 4、必须为书面形式。根据《仲裁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仲裁法》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仲裁法》第十八条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 (一)主体要件。仲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原合同或是从事民事活动的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 (二)意思表示要件。即双方要有订立仲裁协议的合意。 (三)内容要件。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明确仲裁的事项和仲裁机构。特别是关于仲裁协议的选择方面,只能选择一个明确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四)形式要件。仲裁协议必须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
仲裁协议有哪些生效要件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具体如下: 1、主体要件,仲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合同或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 2、意思表示要件,也就是应达成订立仲裁协议的协议; 3、内容要件,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明确仲裁事项和仲裁机构,特别是在仲裁协
2022.04.13 933 -
仲裁协议生效要件有什么
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一)主要要件。仲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合同或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 (二)意思表示要件。也就是应达成订立仲裁协议的协议; (三)内容要件。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明确仲裁事项和仲裁机构。特别是在仲裁协议的
2022.04.10 544 -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 (一)主体要件。仲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原合同或是从事民事活动的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 (二)意思表示要件。即双方要有订立仲裁协议的合意。 (三)内容要件。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明确仲裁的事项和仲裁机构。特别是关于仲裁
2020.02.21 139
-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 (一)主体要件。仲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原合同或是从事民事活动的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 (二)意思表示要件。即双方要有订立仲裁协议的合意。 (三)内容要件。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
2021-12-27 15,340 -
仲裁协议的生效
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如下: 1、订立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具备缔约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合法; 4、必须为书面形式。根据《仲裁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
2022-05-13 15,340 -
仲裁协议生效要求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章规定了仲裁协议的积极和消极。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形式在争议发生前或者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请求协议。仲裁协议应具备以下内容:(一)请求
2021-11-15 15,340 -
论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无效与失效
论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愿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产生于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者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协议。仲裁协议的效力是仲裁程序合法性、仲裁裁决具有可执行性
2022-05-04 15,340
-
00:53
行政协议约定仲裁是否有效
行政协议约定仲裁无效。行政协议不可以约定仲裁条款,行政协议约定仲裁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该条款无效,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我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未按照约定履行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
2,526 2022.05.11 -
00:5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如下: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原则上是一年之内提出仲裁的申请,这是一般时效; 2、特殊时效:欠薪加在职,时效不受限。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纠纷又只限于拖欠劳动报酬,就属于欠薪加在职,那么劳动仲裁不受一年
3,556 2022.04.17 -
01:04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需要先向仲裁委员会的申请进行仲裁,之后如果对仲裁的结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
4,8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