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国有的、集体的、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在实施破坏生产经营行为时具有泄私愤、报复他人的目的,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国有的、集体的、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在实施破坏生产经营行为时具有泄私愤、报复他人的目的,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
干扰正常经营,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情节较轻的,可能构成治安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或者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或者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或者有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没有达到上述立案标准,他人的行为干扰到了你的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可以报警,直接要求给予对方治安处罚。
-
干扰正常经营怎么处罚
干扰正常经营,一般来说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情节较轻的,也可能会构成治安处罚。尤其是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2022.04.16 8,831 -
干扰正常经营要怎么处罚
干扰正常经营,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情节较轻的,可能构成治安处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1.28 438 -
干扰正常经营该怎么处罚
干扰正常经营的处罚标准为: 1、干扰正常经营,情节严重的,可以涉嫌破坏生产经营,情节轻的,可以构成治安处罚; 2、因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破坏机械设备,破坏耕畜或者以其他方式破坏生产经营的,造成公私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的,或者破坏生产
2022.03.23 2,860
-
干扰正常经营如何处罚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30 15,340 -
干扰正常经营怎么处罚
对干扰正常经营的处罚规定:如果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一般可由公安机关对行为人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2-05-24 15,340 -
干扰正常经营该如何处罚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25 15,340 -
干扰正常经营该怎样处罚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30 15,340
-
00:59
经营异常企业能注销吗公司经营异常可以注销。但是需要经过股东会决议解散,或者符合其他的解散情形时,才能注销。并且只要公司能在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之日起的3年内,依法履行公示义务的,那么就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2,258 2022.05.11 -
01:05
存续和正常经营有什么区别存续和正常经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区别。 第一个方面是营业状态的区别:正常营业,是指企业还处于正常的营业状态当中,存续是指企业的实体,虽然还存在着,但是已经没有营业了。 第二个方面是生产状态的区别:正常营业是指企业还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存续
5,571 2022.04.15 -
00:59
企业不安排正常休假怎么办企业不安排正常休假,劳动者可以先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不成,或者一方不愿意协商的,导致发生劳动争议的,那么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年休假通常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
3,275 2022.05.11